本课题将面向制备禁带宽度为2.4~2.7 eV的高效率InGaN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科学问题,进行InGaN材料的MOCVD生长技术研究,找到外延生长高质量InGaN材料的方法和途径;研究影响InGaN材料的p型掺杂的材料机制,并实现高In组分InGaN材料的p型掺杂;研究InGaN材料中结构缺陷(位错、空位等)对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规律,为电池的结构设计和对材料质量的要求提供依据;同时,结合InGaN材料体系的特点,在本项目中我们首次提出一种新型的、具有纳米柱微结构的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其特点是将太阳能电池的InGaN p-i-n结构引入到GaN纳米柱阵列中,在纳米柱的上生长包覆型太阳能电池结构,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极大地增加单位芯片上光电转换区的面积,而且纳米柱的引入可以显著降低半导体薄膜表面对太阳光的反射,有效避免外延薄膜中的穿透位错进入器件的主要工作区,提高器件的工作效率。
在本项目中,我们主要的研究工作和成果有:(1)研究了InGaN中In组分的影响因素,获得了不同In组分的InGaN材料;(2)分析了InGaN材料的应力弛豫机制,通过生长参数的调节,控制了弛豫过程,获得了高质量的InGaN材料,其(0002)面X光衍射摇摆曲线半高宽仅为180 arcsec;(3)研究了GaN纳米柱上InGaN包覆层的生长机制,制备了均匀的InGaN/GaN core-shell结构纳米柱阵列;(4)提出了少量掺O2退火改善p-GaN材料的工艺技术,并研究了p-InGaN的掺杂技术;(5)对InGaN太阳电池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和结构优化设计;(6)制备出p-GaN/i-InGaN/n-GaN结构InGaN太阳电池,其效率达到了0.52%,并分析了缺陷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机理,还研制出出InGaN/GaN量子阱结构太阳电池;(7)发表SCI论文29篇,发明专利4项,培养研究生3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tRNA衍生片段tRF-24-V29K9UV3IU及其介导的调控网络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垂直结构InGaN 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
柔性η-CuPc纳米柱阵列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
基于氧化钛纳米柱阵列-CuInS2超薄吸收层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多节高铟InGaN基量子阱太阳能电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