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促胰岛素作为2型糖尿病最新研究热点,不仅发挥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同时也参与脂类合成,调控脂肪细胞的分化及脂代谢过程。尤其是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不仅对保持正常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并且GIP/GIPR通路作为"肠促胰岛素效应"的重要环节,和脂肪代谢和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中医脾胃升降功能失调导致浊毒内蕴,成为糖尿病病机重要的启变要素,故将其与"肠促胰岛素效应"及肠-胰岛轴功能失调机制作为契合点,借助糖尿病STZ大鼠模型技术,结合高热量饲料培养的脂代谢紊乱模型,观察中药化浊解毒方(糖毒清颗粒)对GIP/GIPR通路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及病理学检测等,从GIP/GIPR通路、脂肪代谢、胰岛素抵抗三个层面深入分析其作用机制及其内在联系,阐明化浊解毒方的效应和干预机制。
本研究以肠促胰岛素作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研究的切入点,从其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和参与脂代谢过程。结合中医脾胃升降功能失调导致浊毒内蕴,成为糖尿病病机重要的启变要素这一病机理论与“肠促胰岛素效应”及肠-胰岛轴功能失调机制的相关性,借助糖尿病STZ大鼠模型技术,结合高热量饲料培养的脂代谢紊乱模型,观察中药化浊解毒方(化浊解毒颗粒)对GLP-1、GIP通路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从肠促胰岛素、脂肪代谢、胰岛素抵抗三个层面深入分析其作用机制及其内在联系,阐明化浊解毒方的效应和干预机制。结果发现:1.化浊解毒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治疗作用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清中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游离脂肪酸含量,降低IR大鼠空腹INS的水平,升高ISI数值,降低HOMA-IR数值,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2.该作用与提高血清中GLP-1、GIP水平相关,并能增加肝脏组织GIP含量和胰腺、脂肪组织GIP受体(GIPR)的含量;以及与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清RES水平,减少大鼠肝脏组织中RES含量,升高大鼠肝脏和脂肪组织LPL含量有关。本研究目前发表论文3篇,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2次,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1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鸡脂肪细胞因子NRG4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启动子分析
贵州苗族腌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倡
基于PLC-IP3-Ca2+/NO-cGMP-PKG信号通路的半夏泻心汤防治糖尿病胃轻瘫的机理研究
分子伴侣Calnexin/Calreticulin和Erp57在流感病毒HA蛋白成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从AhR和PPARs调控失衡探讨持久有机污染物暴露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及化浊解毒方的干预
从肠道菌群改善胰岛素抵抗机制探讨降糖调脂方治疗代谢综合征(胃肠实热证)的机理
基于浊毒理论从NALP3炎症体探讨胰岛素抵抗“浊毒损络”病理机制及解毒化浊法的干预作用
从mTOR/S6K1信号通路探讨健脾化湿方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