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淮河流域位于中国东部副热带-温带季风区,同时受到多种天气系统的共同作用,多次经历异常旱涝灾害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项目拟在已有的针对江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天气事件和天气、气候形势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区域气候模式MM5对1998年6.11-8.11的区域气候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夏季长江、淮河流域次季节尺度区域天气、气候的主要科学问题,包括次季节尺度天气、气候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可预报性,地表能量、水分收支对云和降水以及其他物理过程的影响,江淮梅雨对模式地形、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次季节尺度内天气与气候的内在关系。这一研究不仅能检验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对异常天气事件和短期气候的模拟能力,同时也可更加深入地理解江淮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天气和气候系统的发展过程及其机理,为改进和提高夏季尤其是梅雨季节江淮流域的汛期预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基于PLC-IP3-Ca2+/NO-cGMP-PKG信号通路的半夏泻心汤防治糖尿病胃轻瘫的机理研究
分子伴侣Calnexin/Calreticulin和Erp57在流感病毒HA蛋白成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基于天气尺度环流评估全球气候模式对长江中游夏季极端降水的模拟
淮河流域持续性暴雨发生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和气候背景研究
MJO、AO、ENSO的协同作用对东亚冬季次季节尺度天气/气候异常的影响
江淮流域夏季极端降水过程中天气尺度扰动结构特征及形成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