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加工下脚料的高效利用是水产业的研究热点,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是海洋新药研发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而生物样品的选择和筛选方法的优劣决定实验的成败。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魟鱼软骨资源丰富,并从中制备了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新生血管生长抑制因子DCAIF-1和RCAIF-1。因此,魟鱼软骨是一种理想的抗肿瘤药源。多靶激酶模型(c-Met/VEGFR)和人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联合应用将克服细胞毒活性筛选的缺陷,提高筛选准确率,为后续研发提供保证。所以,本课题拟以c-Met/VEGFR为体外活性筛选和评价模型,从魟鱼软骨蛋白中制备2-3种高效多靶激酶抑制剂,以人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进行体内活性评价和抗肿瘤机制研究,利用现代结构解析技术对其一级结构和立体构象进行表征,初步阐明多靶激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为开发高效的海洋抗肿瘤新药提供2-3种候选药物,也为魟鱼软骨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鱼类加工下脚料的高效利用是水产业的研究热点,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是海洋新药研发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课题组综合运用缓冲液抽提、分级沉淀、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孔鳐、赤魟、灰星鲨及双髻鲨软骨中制备了5个蛋白类和15个多肽类多靶激酶抑制剂。综合运用凝胶色谱、SDS-PAGE、氨基酸序列分析和质谱技术,建立了蛋白类/多肽类多靶激酶抑制剂的结构解析方法,并完成了5个蛋白类和15个多肽类多靶激酶抑制剂的结构分析。.对获得的5个蛋白类和15个多肽类多靶激酶抑制剂进行了抗氧化活性、血管生成抑制活性筛选和c-Met靶向筛选,BSFN-II和DCPE-B显示出显著地生物活性。其中,1 µg和8 µg的BSFN-II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率分别为85.7和96.3%;BSFN-II可抑制VEGF介导的HUVEC迁移和管腔形成,在10μg/mL 的浓度下可显著抑制HUVEC的迁移和管腔形成,而100 μg/mL的BSFN-II对VEGF介导的HUVEC的迁移和管腔的抑制形成接近100%;BSFN-II对受体酪氨酸激酶c-Met抑制率IC50为8.8μg/mL。DCPE-B对DPPH•、•OH、ABTS•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显示了较强的清除作用(IC50为2.42、0.39、0.11和0.17 mg/mL),1 µg和8 µg的的DCPE-B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率分别为83.8和97.2%,DCPE-B对肿瘤细胞株H-1993、A-549、SGC-7901和PC-3增殖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5.9、15.4、16.3和9.2 μg/mL,DCPE-B对受体酪氨酸激酶c-Met抑制率IC50为8.1 μg/mL。.利用建立的列腺癌PC-3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对BSFN-II和DCPE-B进行体内活性评价,结果表明:BSFN-II和DCPE-B组肿瘤的平均体积和重量均显著小于实验对照组;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受体VEGF蛋白的表达率BSFN-II和DCPE-B治疗后较实验对照组显著降低。BSFN-II和DCPE-B均可抑制列腺癌PC-3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而且DCPE-B的活性优于BSFN-II。本项目的研究为开发高效的海洋抗肿瘤新药提供了候选化合物,也为魟鱼软骨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基于PLC-IP3-Ca2+/NO-cGMP-PKG信号通路的半夏泻心汤防治糖尿病胃轻瘫的机理研究
分子伴侣Calnexin/Calreticulin和Erp57在流感病毒HA蛋白成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利用斑马鱼建立以RPL15为靶点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筛选研究
Class II型多靶点c-Met激酶抑制剂的分子构建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微生物来源的PLK1激酶抑制剂的筛选与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天然抗HIV多靶点抑制剂的筛选及其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