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需求不断加大和环境保护日益增强,推动煤炭产业高效、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要求。本课题以考虑环境因素的煤炭产业生产率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反映煤炭生产投入产出特殊性的修正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测度分地区、分类型煤炭产业生产率,探究其存在的空间差异和规模差异。然后,采用复杂网络方法,在环境规制背景下分析煤炭产业空间集聚和市场集中对生产率的作用及传导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从而确定煤炭产业生产率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开发煤炭产业生产率变动仿真平台。通过仿真平台对不同环境规制情景下的空间集聚和市场集中调控政策进行模拟,最终设计出以生产率提升为导向的煤炭产业调控政策。本课题的完成能够弥补我国煤炭产业生产率测度方法存在的不足,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实用的煤炭产业生产率变动仿真平台,有助于引导煤炭产业空间集聚和市场集中的科学决策,有效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本项目以“生产率”为主线,将环境因素纳入煤炭产业生产率分析框架,系统研究考虑环境因素的煤炭产业生产率测度及提升机制问题,是对传统生产率理论的拓展和延伸,有助于更加明晰的把握煤炭产业增长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有助于针对性的构建煤炭产业绿色增长路径,为推动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本项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构建未考虑和考虑环境因素两种情形下的煤炭产业生产率测度模型,并将测算结果进行产业内对比。分别利用产出距离函数和方向性距离函数并基于DEA方法构建Malmquist指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未考虑和考虑环境因素两种情形下的煤炭产业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其演进特征,并探究其存在的空间差异和规模差异。结果表明,考虑环境因素的煤炭产业生产率增长率大于未考虑的结果,传统方法存在对煤炭产业生产率低估的情况,技术进步是煤炭产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2)从产业间视角比较分析煤炭产业和其他能源产业环境生产率的差异性。构建SML指数模型测算中国能源产业及其4大细分行业的环境生产率,对比煤炭产业与其他能源产业生产率的差异性,利用核密度函数估计法检验中国省际能源产业环境生产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区域间能源产业生产率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严重,各能源细分行业环境生产率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收敛。(3)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环境规制约束下的中国煤炭产业生产率影响因素。考虑中国转型期煤炭产业空间集聚和市场竞争等发展特征,在分析技术创新、进出口、市场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对中国煤炭产业生产率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引入环境规制因素,构建环境规制约束下的中国煤炭产业生产率影响因素理论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4)研发煤炭产业生产率变动的仿真平台。运用系统动力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研究工具,构建煤炭产业生产率影响因素的仿真模型,该模型可实现对煤炭产业空间集聚以及市场集中度改变等多种情况的仿真,尝试直观显示不同因素对煤炭产业生产率的影响。(5)设计中国环境友好型煤炭产业生产率增长路径。根据理论、实证和仿真研究结论,从环境规制、技术创新、进出口、市场化进程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构建中国煤炭产业生产率增长调控政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miR-5591靶向AGER/ROS/JNK抑制MSCs氧化应激损伤在糖尿病创面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
基于环境因素的我国花生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中国发电行业环境生产率评估及其提升机制研究
演化视角下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基于要素配置视角的测度、分解及其决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