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隔离一直被认为是物种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作为被子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兰科植物之间如何保持生殖隔离却一直缺少一个统一的认识。四川黄龙寺自然保护区拥有10种杓兰属植物,是一个难得的研究同域兰科植物的场所。本研究拟选择其中数量较多、有重叠分布、有重叠花期的5对共7种杓兰,通过分析种对之间的各种合子前隔离机制(生态隔离、时间隔离、传粉者隔离、配子隔离等)及合子后隔离机制(杂交不结实、杂交不活等),揭示同域杓兰属植物生殖隔离的表现形式和具体机制,阐述花部特征上的差异如何实现了物种间事实上的隔离,为同域植物的生殖隔离和物种形成研究提供典型范例。
生殖隔离一直被认为是物种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作为被子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兰科植物之间如何保持生殖隔离却一直缺少一个统一的认识。四川黄龙寺自然保护区拥有10种杓兰属植物,是一个难得的研究同域兰科植物的场所。本项目选择其中数量较多、有重叠分布、有重叠花期的5对共7种杓兰,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各种隔离机制。结果发现,杓兰属植物之间人工杂交授粉可以成功结实,它们主要是通过合子前隔离机制保持物种界限的,但它们间的隔离机制多种多样。四川杓兰和小花杓兰拥有完全不同的传粉系统,是典型的传粉者隔离;西藏杓兰与黄花杓兰通过利用不同大小的熊蜂作为传粉者来保持生殖隔离;离萼杓兰与绿花杓兰可能通过花香成分的不同特化吸引同一属中不同种的传粉昆虫;而西藏杓兰与褐花杓兰之间并不具备完善的生殖隔离机制,应当合并为一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不同湿地植物配置对扑草净的吸收和去除效果研究
HMGA表达相关microRNA表观遗传调控对发育小脑放疗后神经细胞再生中NEPs细胞群活化的影响
横断山区杓兰属植物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兜兰属和杓兰属植物的叶片性状分异及生态适应意义
横断山区杓兰属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
兜兰属和杓兰属植物花的水分关系及其对花寿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