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利用重离子及轻离子同稀有重靶反应,产生并测量了超铀区Cf,Am,Np及No的缺中子核素及其子体的α和γ衰变特性。在加速器上完成了(12)C+(233)U,p+(238)Pu,(20)Ne+(209)Bi及(20)Ne+(233)U的实验工作;建立并检验了转轮收集及母女穿梭机探测器系统;改进并发展了He-jet靶室及毛细管传输系统。其中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是:在国际上率先合成并鉴别了超铀缺中子新核素(235)Am,并测定了其半衰期为15±分钟。这一成果的取得,不仅为核素图上填补了又一空白,更对镅的缺中子同位素的奇异衰变模式的系统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水平是先进的。本研究项目的初步开展和成果的取得,使我们在超铀区研究中占有一席一地,并为在该核区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不定度量空间中子流形和调和映照理论及其应用
球几何与不定Kaehler度量流形Q^n_1中子流形的研究
不定度量子流形的相关问题研究
对称空间的子流形及有限型子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