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素类(GAs)植物激素在已公认的5种植物内源激素中种类最多、生理功能最广,其种类、数量和状态会随植物发育的进程而改变,且主要农作物的"绿色革命"都与赤霉素密切相关,实现GAs的超微定量分析意义重大。本项目拟以GAs植物激素为检测对象,设计合成新型高灵敏的以哌嗪、肼为反应基团具有长波长的BODIPY类荧光分子探针,对超微量GAs进行标记;以分子印迹技术制备GAs专属性固相微萃取整体柱,对GAs选择性富集;建立微量样品中超微量GAs植物激素分子印迹毛细管固相微萃取-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的新分析方法,监测拟南芥及其突变体在不同生长时期GAs活性形式和含量的变化情况,探索利用GAs植物激素活性形式和含量变化初筛突变体的可能性。本项目将促进基于荧光探针的植物激素分析方法的发展,为GAs植物激素的检测提供技术平台,为植物激素生理研究提供实验资料和检测手段。
赤霉素类(GAs)植物激素在已公认的5种植物内源激素中种类最多、生理功能最广,其种类、数量和状态会随植物发育的进程而改变,且主要农作物的“绿色革命”都与GAs密切相关,实现GAs的超微定量分析意义重大。GAs的测定尤其是超微量测定一直是植物激素分析的难题,主要原因是其种类多、结构极其相似,且没有可供灵敏检测的信号。本项目执行前,只有基于质谱的色谱/毛细管电泳联用技术能实现多种GAs的同时定量分析,但高昂的费用使之在实际样品分析中受到一定限制。本项目以高灵敏的BODIPY荧光探针,标记GAs植物激素,结合毛细管固相微萃取,建立微量样品中超微量GAs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HPLC-FD)/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CE-LIF)检测的新分析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概括如下:.1、设计并筛选出适于HPLC-FD/CE-LIF分析的新型BODIPY荧光探针TMBB-P和TMBB-EDAN,其激发/发射波长分别为493/506 nm和495/505 nm,荧光量子产率为0.93和0.70,光稳定性好,可室温不避光保存。TMBB-P与羧酸化合物衍生时副反应较少,分离时谱图中杂峰少;而TMBB-EDAN的反应活性强,与羧酸化合物的反应室温即可完成且所需时间较短。.2、利用合成的荧光探针,建立了柱前衍生-HPLC-FD/CE-LIF分析GAs植物激素的高灵敏、低成本的选择性新方法,并用于拟南芥等植物样品分析。对基质相对简单、样品量为0.5-1 g左右(鲜重)的植物样品,简单溶剂萃取后即可进行测定。HPLC-FD法的检测限最低可达0.08 nM,CE-LIF法可达0.04 nM。CE-LIF法与基于质谱的毛细管电泳分析GAs方法相比,灵敏度至少提高16倍,测定的样品更复杂,且不需固相萃取。建立的方法在GAs等羧酸类植物激素的实际样品常规分析中具有特殊优势。.3、在对以GA3为模板分子的分子印迹毛细管固相微萃取性能考察评价的基础上,发展了毛细管聚合物整体柱固相微萃取GAs等羧酸类植物激素的富集方法,富集倍数约为10,结合柱前衍生-HPLC-FD/CE-LIF测定,可使样品量进一步减少。.4、一氧化氮(NO)是植物体中的气体信号分子,生理作用与植物激素密切相关,我们对此进行了扩展研究。设计了两种性能优异的长波长BODIPY荧光探针,并用于植物中NO及其与赤霉素等植物激素的关系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拟南芥及近缘种中植物激素高通量、超微量定量和原位检测技术及其用于抗病机理研究
植物激素的超微量检测及原位探测方法研究
细胞分裂素、茉莉酸和多肽等植物激素的超微量、高灵敏检测新方法研究
超微量活性酞的分离与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