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参与胚胎期血管发生,也可在成年个体分化为内皮细胞(EC),维持血管网稳态和功能。我们发现肝切除-再生中约1/3的肝血窦内皮细胞(LSEC)来自骨髓,说明EPC参与肝再生;我们还发现Notch信号调控LSEC和EPC参与肝再生,论文发表在Hepatology等杂志。但成年不同组织EC具有异质性,它们是否具有各自的EPC?这些EPC具备怎样的功能又受何因素调控?我们前期研究发现:LSEC有别于普通EC,可高表达CD45;进而发现骨髓中含有CD45+EPC,它们极可能是LSEC特有的EPC,即SPC。为证实此观点,本项目拟从骨髓分离、鉴定CD45+SPC,观察其能否分化为LSEC,确定其相关细胞生物学功能,研究其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探明其参与肝再生的调控机制,特别是Notch通路的调控作用。从而为深入了解EPC的特性和调控机制,为利用EPC治疗肝脏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背景:肝损伤后,肝血窦内皮细胞(LSEC)的再生需要骨髓来源的肝血窦内皮祖细胞(SPC)的增殖、动员、募集和分化。在肝切除后,骨髓来源的SPC可以通过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促进肝细胞的增殖。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SPC参与肝损伤修复过程的主要分子机制,特别是VEGF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DMN诱导肝脏急性损伤模型,观察在肝脏损伤修复过程中SPC增殖、动员、募集和分化的变化。结果:DMN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可在诱导24小时后造成LSEC的脱失,并在48小时造成肝脏的广泛出血坏死。DMN诱导后24小时,骨髓SPC增殖和动员增加2-4倍。在5天时,约有40%的肝脏LSEC来源于骨髓。在体内降低VEGF的表达,可以显著抑制SPC的增殖、动员,向肝脏的募集和定向分化,并且加重肝脏的损害。结论:骨髓来源SPC参与DMN诱导的肝脏损伤修复进程,VEGF介导的SPC向肝脏的归巢可以减轻DMN引起的肝脏损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Emodin inhibiting neutrophil elastase-induce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through Notch1 signaling in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
异质环境中西尼罗河病毒稳态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
贵州苗族腌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倡
阳离子淀粉染料吸附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肝再生过程中肝血窦内皮细胞动态调控的信号途径及机制研究
肝细胞调控肝窦内皮细胞影响肝再生及其机制研究
肝窦血管内皮细胞在肝切除术后肝再生启动机制中的作用
Notch信号通路在维持肝血窦内皮细胞稳态中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