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肝治疗仅为干扰素加利巴韦林,但副作用大,疗效有限,急需要继续寻找和开发既能长期有效又没有毒副作用的治疗药物。本课题通过化学合成30aa长度、重叠10aa,来自HCV 1b株E2膜蛋白序列的多肽,利用HCVpp系统筛选抑制多肽,利用脂质体膜系统研究其膜粘附、破膜作用,明确HCV E2膜蛋白的膜趋向区,为寻找抑制性多肽药物及丙肝预防、治疗性疫苗打下坚实基础。
丙型肝炎是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据中国卫生部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30余万例患者死于由丙型肝炎导致的肝癌,而且丙型肝炎新发病人数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迄今为止,在我国大陆HCV慢性感染的治疗仅为干扰素加利巴韦林,但副作用大,疗效有限,而且全世界无丙型肝炎疫苗,因此急需要继续寻找和开发既能长期有效又没有毒副作用的治疗药物及疫苗。.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要经历附着、融合、穿膜等过程,寻找多肽类药物抑制病毒与细胞的融合(融合多肽)是未来研究的热点。HCV与细胞粘附然后进入细胞是病毒感染的第一步,既往研究证实HCV膜蛋白E2主要参与了这一过程。但HCV 膜蛋白E2的功能和特性还有很多方面不清楚,融合多肽的位置还存在争议,HCVcc系统的建立为寻找明确融合多肽提供了有力手段。.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HCV抑制多肽合成、HCVcc系统建立、合成肽功能研究。主要实验数据及结果包括:1)根据丙型肝炎基因1a型 E2糖蛋白序列,合成肽E2(710 -725),研究结果提示合成肽无细胞毒性作用,可通过竞争性结合CD81,阻断CD81与HCV E2的结合,阻止HCV进入细胞,进而抑制丙肝病毒复制、减弱HCVcc对肝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2)根据丙型肝炎基因1a型 E2糖蛋白序列,合成一个含30个氨基酸的多肽 E2-705 (705-734),通过HCV体外细胞培养模型(HCVcc)系统,作用于 Huh7.5 和PHH细胞,提示合成肽E2-705 (705-734)与DC-SIGN受体,通过p38 MAPK途径诱导树突状细胞活化,进而抑制HCVcc。3)通过构建HCV体外细胞培养模型(HCVcc)系统,检测氧化苦参碱对感染HCV靶细胞24、48和72 h细胞增殖的影响和氧化苦参碱组和对照组中感染HCV靶细胞中HCV 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初步验证了氧化苦参碱的抗丙型肝炎病毒作用。. 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合成肽的功能以及后续动物实验等方面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丙肝治疗药物及疫苗靶点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Effect of FSH on E-2/GPR30-mediated mouse oocyte maturation in vitro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氧化应激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Image super-resolution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multi-class dictionaries
抗HCV包膜蛋白E1/E2高中和活性单链抗体的筛选及抗病毒效果评价
以HCV包膜糖蛋白E2为靶位的抗病毒多肽的筛选
N-糖基化位点突变对HCV包膜蛋白E2的功能与免疫原性的影响
载药脂膜微囊对脑肿瘤区趋向性及瘤细胞杀伤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