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GaN基稀磁半导体的铁磁性来源仍是争论的焦点,这是因为作为掺杂剂的磁性过渡金属元素本身是磁性的,它们在基体中的沉淀物对观察到的铁磁性有贡献。稀磁半导体的铁磁机理理论有多种,但均有局限性,用不同理论解释铁磁机理往往发生矛盾,实验和理论也不能统一。基于此,本课题提出用非磁性离子注入GaN制备稀磁半导体研究铁磁机理的新方法,这可以避免团簇、二次相等磁性沉淀物造成的非本征铁磁性,并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卢瑟福背散射、沟道技术、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射线磁圆二色谱、电子顺磁共振、正电子湮没等核分析技术以及霍尔效应,研究非磁性离子的掺杂量和深度分布、替位率、近邻配位情况、价态和电子结构、局域磁矩和未成对电子、晶格缺陷等微观结构以及载流子行为,建立它们与磁性的关系,探讨铁磁性来源,阐明铁磁机理,以期为稀磁半导体的铁磁来源和机理研究开辟一条新路,为研制新型稀磁半导体及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稀磁半导体的铁磁性来源仍是争论的焦点,为避免团簇、二次相等磁性沉淀物造成的非本征铁磁性,本课题提出用非磁性离子Cu作为掺杂剂来研究稀磁半导体的铁磁机理。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如下:1)、用射频磁控溅射和离子注入制备了室温铁磁性的Cu掺杂ZnO和GaN稀磁半导体样品。对ZnO:Cu样品,高掺杂和低掺杂样品、变衬底温度样品及变氧氩比样品,均未发现与Cu相关的团簇或二次相等析出物,Cu处于替代位,替位率100%。对GaN:Cu样品,低掺杂时,与ZnO:Cu样品一样,均未发现与Cu相关的团簇或二次相等析出物,Cu处于替代位,替位率100%;高掺杂时,Cu除了替位外,有CuN3二次相析出。室温铁磁性源于Cu的替位效应。2)、用射频磁控溅射制备了室温铁磁性的Mn掺杂ZnO稀磁半导体样品,高掺杂和低掺杂样品以及变衬底温度样品,均未发现与Mn相关的团簇或二次相等析出物,Mn处于替代位,替位率100%。室温铁磁性源于Mn的替位效应。这些结果进一步澄清了稀磁半导体的铁磁来源和机理,为研制新型稀磁半导体及其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GaN稀磁半导体的离子注入制备和特性研究
核分析技术研究ZnO基稀磁半导体的微结构和磁特性
GaN基稀磁材料中磁纳米晶-半导体纳米复合体微观结构与磁、光、电性能研究
氧化物稀磁半导体的制备、铁磁耦合机理和磁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