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臭氧收支及气溶胶非均相化学反应是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研究大多关注臭氧生消的气相化学过程,而较少考虑大气气溶胶的影响。本项目拟在北京北部蟒山设站,观测北京典型污染事件期间气溶胶、臭氧及其前体物和紫外辐射通量(光解速率)等时空变化和相互关系,通过引进紫外辐射传输模式和改进非均相化学反应模块,发展一个气溶胶与臭氧相互作用在线模拟的区域空气质量模式,合理模拟华北典型地区气溶胶、臭氧以及相关光解速率的分布规律,揭示主要类型气溶胶(硫酸盐、沙尘和黑炭)对边界层臭氧浓度变化的影响机制,初步评估气溶胶主要物理化学过程对臭氧浓度的贡献,并预测气溶胶不同控制方案对未来臭氧浓度的影响。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提高对华北典型地区臭氧收支的认识,并为我国采取合理的气溶胶和臭氧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支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多功能智能化壳聚糖超声纳米泡介导siRNA-p23/MDV3100治疗耐药CRPC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华北典型城市、背景地区黑碳气溶胶吸收特性、尺度分布和混合状态的观测研究
臭氧污染对华北地区碳收支影响的模拟评估
基于飞机观测的华北地区气溶胶对云和降水影响的中尺度云分档模拟研究
华北地区典型工业城市周边黑碳气溶胶干沉降通量的观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