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生率是髋部骨折的3~5倍,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脊柱是人体中轴承重系统,椎体所受负荷可以认为来自于以棘突为支点,躯干部分质心为着力点的杠杆系统。由于脊柱由众多椎体构成,且其固有的生理弯曲的存在,造成了不同部位椎体骨折后质心偏移的方式的不同,从而影响了这个杠杆系统的参数。有研究发现,约50%椎体骨折病人将在3a内甚至1a内发生再骨折,椎体再骨折的几率为从未发生者的5倍。所以我们推测椎体骨折后质心的偏移引起的脊柱力学环境的改变增加了再骨折的几率。通过研究质心偏移后脊柱应力分布规律,将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再骨折发生的力学原理,提高对骨折风险的预测能力。本研究将采用CAE(计算机辅助工程)仿真分析的方法,获得可靠的数学模型,计算不同类型、不同位置骨折后躯干质心偏移情况,了解骨折后引起的质心偏移对脊柱应力再分布及骨折风险的影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双粗糙表面磨削过程微凸体曲率半径的影响分析
采煤工作面"爆注"一体化防突理论与技术
拉应力下碳纳米管增强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分布
高温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疲劳裂纹扩展有限元分析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抑制miR-31表达通过促进靶基因HIF1AN表达而抑制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的进展
系统投递骨修复因子纳米微囊靶向骨折位点促进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愈合的研究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分子遗传学及其风险因子研究
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局部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因子预防骨质疏松骨折高发部位骨折发生的生物学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