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功能障碍在无机砷免疫毒性中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673114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45.00
负责人:李冰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惠惠,高双,陆春伟,段晓旭,李金龙,张扬,赵璐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Nrf2免疫毒性无机砷
结项摘要

Inorganic arsenic are both immunotoxic and carcinogenic to humans. Dendritic cells (DCs), as a type of unique and exclusive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with property to stimulate the primary immune reactions, is in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initiating, regulating and maintaining a variety of immune responses. We have proved in the just finished research fund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that arsenic could induce the remarkable and sustained activation of nuclear transcriptional factor Nrf2 in different tissues and organs, especially in the organs of the immune system. The present study will focus on the potential toxic effects of arsenic on DC functions, such as phagocytosis, chemotactic and adhensive activity, as well as antigen presenting ability, in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 experiments. We also try to explore whether arsenic-induced DC autophogy could mediate Nrf2 pathway activation, as well as the interactions of Nrf2 upregulation with MAPK and NF-kB signaling pathway, which are strongly linked to the inflammatory and immunological process. We suspect that the dysfunction of DC could subsequently result in the abnormal immunoresponses of T lymphocytes, and therefore be closely linked to the immunotoxicity of inorganic exposure. The current study intend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arsenic-related immunotoxicity and carcinogenicity, and provide new theoretical clues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endemic arsenicosis.

无机砷具有免疫毒性和致癌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唯一能够刺激初始免疫应答的抗原提呈细胞,处于启动、调控和维持机体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在刚结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证实无机砷能够显著和持续性激活机体多组织脏器、尤其是免疫器官中核转录因子Nrf2信号通路的整体实验研究基础上,本项目拟采用整体动物和细胞学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观察无机砷对DC抗原吞噬、趋化粘附、和抗原提呈等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无机砷如何通过DC自噬活化Nrf2通路、进而与MAPK调控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关键转录因子NF-kB等交互作用,导致DC功能障碍、从而进一步影响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和无机砷的免疫毒性。本研究试图从更深层次理解砷的免疫毒性作用和长期致癌效应,为慢性砷中毒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线索和实验依据。

项目摘要

砷是危害人体健康的毒物之首,砷的免疫毒性是国际砷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树突状细胞(DC)是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本研究采用整体动物和细胞学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观察无机砷所致DC功能障碍和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失平衡,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无机砷暴露能够抑制DC的抗原吞噬、趋化粘附、抗原提呈和特定细胞因子分泌等生理功能;无机砷引发mTOR依赖性的的DC自噬和自噬底物蛋白p62的大量积累,诱导核转录因子Nrf2通路、尤其是其下游靶分子HO-1/CO系统的活化,特异性地抑制了DC细胞的靶点CCR7、TNF-α、IL-6和IL-23等,很可能在无机砷诱导的BMDCs免疫耐受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本研究还从整体动物学实验层面证实了经口无机砷暴露具有免疫毒性,能够诱导机体的免疫器官和非免疫器官的免疫炎性反应、CD4+T细胞的功能分化和免疫相关因子分泌等,同时初步证实了无机砷对DC功能的抑制作用可以间接影响机体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第三,调控细胞自噬反应的重要转录因子TFEB有可能在无机砷诱导的DC细胞自噬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介于DC作为启动、调控和维持机体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在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以及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本项目研究成果为深入理解无机砷的免疫毒性作用和远期致癌效应等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理论线索和靶点,也为临床中应用砷及其化合物治疗自身性免疫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新的治疗思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18
2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3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DOI:
发表时间:2016
4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DOI:10.13692/ j.cnki.gywsy z yb.2016.03.002
发表时间:2016
5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16

李冰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81800003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873598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571116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971166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0306007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701230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708023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270308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400373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205036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001346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676204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670616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673056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763022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773048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3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307026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1902262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871231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070569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0976061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404036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0320003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71103103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1001091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17.7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070257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471546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370812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902321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801092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474107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774145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206128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054004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50204006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870201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263019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0474027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703113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274102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172611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6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600510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870222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807486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371833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8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771006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600098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470161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7166101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8.6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073023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在脓毒症免疫紊乱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批准号:81272140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刘庆阳
学科分类:H1601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Notch信号途径在微嵌合树突状细胞诱导同种特异性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可能作用

批准号:30571803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陈冬利
学科分类:H0210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子宫蜕膜树突状细胞在反复自然流产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

批准号:81501357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李松
学科分类:H1110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肝脏树突状细胞在移植肝区域免疫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91542205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郑树森
学科分类:H1105
资助金额:28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