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状况的不断加剧,机械收获蓝藻水华已成为当前主要的应急措施之一。然而,所获大量有毒蓝藻被转移至土壤界面,可能构成潜在的二次成灾风险。本项目首次针对收藻可能导致的安全性问题,以我国蓝藻水华有毒代谢物- - 微囊藻毒素(MCs)为对象,通过研究MCs进入土壤界面后的吸附、淋溶和生物稳定性等环境行为和迁移机制及表面活性剂LAS的协同作用,评价蓝藻水华进入土壤界面后污染地下水资源的环境风险性;通过考察MCs及蓝藻水华对模式生物拟南芥的单一及复合毒理学效应以及在亚细胞水平上的致毒机制,评价蓝藻水华进入土壤后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生态风险性;通过调查蓝藻水华堆积区地下水和农作物中MCs的污染状况,综合评价蓝藻水华进入土壤后经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潜在的风险性。研究成果将为评价和发展新型蓝藻水华治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将对我国制定蓝藻污染的控制策略及规避和降低二次污染的风险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针对我国大规模开展机械收藻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选用我国蓝藻水华主要的有毒代谢物——MC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进入土壤界面后的吸附、迁移和生物稳定性等物理化学过程和机制;考察了MCs及蓝藻水华对高等陆生植物的单一及复合毒理学效应和致毒机理;调查了蓝藻水华堆积区地下水资源和农作物中MCs的污染状况,综合了评价机械收获蓝藻水华进入在土壤界面后对环境、生态及人类健康潜在的风险性。研究成果将为评价和发展新型蓝藻水华污染治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将对我国制定蓝藻污染的控制策略及规避和降低二次污染的风险性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取得的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和藻类学领域国际著名刊物上,如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Journal of Phycology等杂志。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circ_0000817抑制 IGF2BP3/ GPER1轴逆转雌激素促甲状腺乳头状癌作用与机制研究
水动力和蓝藻水华对镉元素在太湖水土界面迁移转化的耦合效应
水华蓝藻漂浮力调控的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诱导蓝藻释放VOCs在蓝藻水华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浅水湖泊蓝藻水华爆发对重金属水土界面过程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