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疫苗在传染性疾病和肿瘤等的防治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未来新型疫苗的发展方向。采用一些新的药物传递技术,以皮肤为靶向的疫苗接种研究又是疫苗给药系统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本课题通过弹性纳米粒的新型给药方式,利用其高度的变形性、皮肤渗透性等特点,有效的克服皮肤屏障,将重组有乙肝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HBV)转运进入体内,在皮肤组织丰富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作用下,诱导产生免疫应答,使机体能够抵御病原体入侵。本课题的成功实施,不但建立起乙肝DNA疫苗的经皮免疫给药系统,推进产品化,而且以其为模型疫苗,阐明皮肤吸收、DC靶向定位及TLRs与连接蛋白MyD88如何通过不同信号转导途径参与识别不同的病原体并诱导相应的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启动获得性免疫,这将为疫苗经皮免疫给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为新型疫苗和免疫调节剂的研发提供新的重要理论依据。
本研究构建了共表达EGFP和乙肝病毒PreS2/S蛋白的质粒,并对其进行了鉴定。质粒转染COS-7后检测了HsBAg的mRNA表达。同时,制备了FNP-pVAX/HBV疫苗,并对其粒径进行了检测。通过凝胶电泳检测了该疫苗的载药量。经皮给药后检测了皮肤10天内的HBsAg的表达。.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miR-221对干扰素抗HCV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HCVcc感染的Huh7细胞在转染miR-221类似物后能抑制HCV的复制,而转染miR-221抑制剂则产生相反的结果。此外,miR-221还能上调IFN/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但对IFN-α表达无影响。在HCVcc感染的Huh7.5.1细胞,在100 IU/ml IFN-α处理后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果。同时,我们发现,细胞因子信号家族的抑制剂的两个成员(SOCS1和SOCS3)是miR-221的靶点,参与miR-221对HCV复制的抑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An improved extraction method reveals varied DNA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hells of Pacific oysters
DNA storage: research landscape and future prospects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TLR9在宫颈癌微环境诱导的DC疫苗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新型靶向融合蛋白CPL的构建及其增强乙肝DNA疫苗免疫效应的研究
慢性乙肝新型可复制型DNA疫苗的免疫增效策略研究
pH响应的DC靶向纳米疫苗的构建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