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CHD)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研究显示微小RNA-1(miR-1)及其靶基因Hand2均与CHD密切相关。我们假设Hand2的mRNA上miR-1结合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则该SNP可能影响miR-1对Hand2转录后水平的调节,导致CHD发生。目前国内外尚无直接证明该假设的研究。但法洛四联症患者右心室中Hand2的mRNA水平远高于正常人的现象支持该假设。本课题拟收集各类CHD患者标本,完成如下研究:①检测在患者基因组中是否存在该SNP;②检测在患者心肌组织中Hand2的表达是否与该SNP相关;③构建miR-1载体质粒,以及含有或不含有该SNP的miRNA表达报告质粒,在CHO细胞中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系统确定miR-1对Hand2表达的调节是否因该SNP发生改变。本研究将从表观遗传水平揭示非编码RNA在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CHD的一级预防提供新思路。
本研究入组1694例各种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另外入组了366例心脏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Hand2基因mRNA的3’UTR上发现了9个突变位点。根据nm_021973编号为:1617G>A(rs79766724)、1727A>G、1800G>A、1877A>G(rs10024737)、1878T>A(rs145372456)、1982C>G、2099T>C、2246T>G(rs200359872)和2267T>A。其中1727A>G、1800G>A、1982C>G、2099T>C和2267T>A为首次报道。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1800G>A和1617G>A分别位于miR-1和miR-133的结合位点上,1878T>A距离miR-1结合位点差一个碱基。因此,这三个突变位点最有可能影响Hand2表达。体外进行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显示:1800G>A使miR-1对Hand2基因mRNA的表达抑制完全消失,1617G>A使miR-133对Hand2基因mRNA的表达抑制也完全消失,而1878T>A使miR-1对Hand2基因mRNA的表达抑制轻微减少。在临床表型上:1800G>A仅发生在一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患儿,不存在于心脏正常的儿童;而1878T>A和1617G>A均同时存在于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正常的儿童,且外显率无统计学差异。综上所述,Hand2基因mRNA的3’UTR上的突变可以影响其与miR-1和miR-133的结合能力,从而起到调节Hand2表达水平的作用。我们推论,如果此机制发生在心脏发育的特定时空模式中,则可能促进某些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该假设尚需要进一步地研究验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S)-14-Methyl-1-octadecene, the Sex Pheromone of the Peach Leafminer Moth
微小RNA-1268在先天性心脏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探讨SRp38在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内皮素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意义和机制
microRNA与转录因子不同基因型3'UTR的结合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