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隆世界自然遗产地既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地,也是我国典型的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化石能源消费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大气中CO2 含量最重要的两个因素。遗产地旅游发展不仅导致大量化石能源消费,而且显著地改变了遗产地内部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类型。项目拟通过分析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化石能源消费的碳排放过程,测算遗产地旅游业化石能源碳排放。基于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重建遗产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通过植被生物量清查推算植被生物碳储量变化;开展样地调查测算土壤有机碳库变化;进行主要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全面测算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遗产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化石能源消费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共同影响下的遗产地旅游业碳排放。采用分解模型分析影响遗产地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原因,明确遗产地旅游业碳排放"贡献"、减排责任及减排/增汇潜力,探索遗产地旅游业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
重庆武隆世界自然遗产地既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地,也是我国典型的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化石能源消费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大气中CO2 含量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本项目利用IPCC推荐的方法,发展了基于投入产出法和“旅游消费剥离系数”的旅游业碳排放测算方法。基于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重建了遗产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测算了旅游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遗产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变化,并分析了旅游基础设施(道路)建设对遗产地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构建了分解模型,用于分析影响遗产地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具有较高的正面影响,国内游客每人次碳排放量约70kg,旅游交通是旅游业最主要的碳排放部门,旅游产业规模是导致旅游业能耗和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业碳减排起到较大促进作用,旅游业内部行业结构变化所引致的碳排放是旅游业碳排放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研究期内武隆遗产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4.53%,南部地区是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高风险区,低等级道路周边是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的重要区域。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湟水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水文效应遥感研究
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干旱的影响评价及综合调控研究
大渡河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及农户响应- - 从局地到区域的综合研究
喀斯特小流域土壤碳的淋溶流失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