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采用多相催化选择氧化的方法,实现直接从甘油氧化脱水制备丙烯酸的新路线。着重研究制备基于Mo-V-O晶体氧化物结构的催化剂;详细研究催化剂的晶相组成和表面酸碱性对产物选择性的影响。主要通过引入同族原子取代Mo和V,调变催化剂的氧化性能;通过在孔道内引入金属活性中心,提高甘油仲碳位置脱水的选择性;制备出氧化中心和脱水中心结构上相近的催化材料,实现协同催化一步转化甘油制备丙烯酸。以甘油和反应中间产物为探针分子,研究催化反应机理和积炭机制,为改进催化剂性能提供新思路。采用甘油选择氧化脱水的方法,可以避免催化剂被还原失活,减少加氢聚合反应造成的积炭失活,延长催化剂寿命。直接从甘油制备丙烯酸的路线是解决甘油利用的新途径,能够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实现从非化石资源制备丙烯酸,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可再生能源研究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加大,甘油催化转化的研究升温,这也从侧面反应本项目的研究具有前瞻性。围绕氧化物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发现氧化钼表面电子的传递现象,并作了深入研究。在该项目的资助下,发表《德国应用化学》1篇。.在研究甘油脱水过程中,发现二氧化铈的耐水性能,经过对该材料的详细理解,认为其耐水性能是由于表面的氧缺陷中心对水的作用是介于强吸附(形成羟基)和弱吸附(氢键)之间的非解离吸附状态。该工作以全文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本项目申请时提出的催化剂设计思想得到很好地贯彻,设计和制备了Mo-V-O、Mo-V-Nb-O,Mo-V-W-O和Mo-V-Cr-O催化剂。主要通过引入同族原子取代Mo和V,调变催化剂的氧化性能;通过在孔道内引入金属活性中心,制备出氧化中心和脱水中心结构上相近的催化材料。研究了甘油氧化脱水制备丙烯醛和丙烯酸的路线,反应温度的提高可显著提高甘油的转化率和丙烯酸的选择性,对比以上四个催化剂,在Mo-V-Cr-O催化剂上,反应温度为330 oC时,丙烯酸的选择性可达到34%,这是目前该研究取得的最好结果,其他产物有丙烯醛44%,乙酸21%等。在330 oC时,丙烯酸+丙烯醛的总选择性与催化剂的酸性有明显的规律。酸性提高有利于提高脱水的选择性。对于甘油脱水反应,催化剂的积碳是一个较难克服的难题,其中一个原因是甘油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随着反应进行,在催化剂表面积累还原性碳物种,在高温下发生聚合反应而生成积碳。在反应混合气体中增加氧气,可以及时移去还原性物种。研究发现高活性催化剂更易于发生积碳反应。寿命考察实验结果显示Mo-V-Cr-O在反应8小时后,活性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通过提高氧气在混合原料气中的百分含量,从2%提高到10%,可以延长初始失活时间到14小时。因此,催化剂的稳定性仍旧是较难克服的问题。目前该部分的工作正在整理之中。.项目共发表9篇学术论文,做3个国内和3个国际会议报告,申请4件中国专利,培养毕业2名博士和1名硕士,参与编写甘油转化相关的专著一本(已出版),由3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作报告。总之,该项目完成了预期目标,研究中善于发现新的催化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miR-155、miR-192调控Rho A/Rho GTPase信号通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干预
高效钒磷氧催化剂平台上丙烯酸(醛)的可持续制备:乙酸-甲醛羟醛缩合和甘油脱水(氧化)反应研究
微波辅助甘油催化脱水制备丙烯醛的强化机制研究
甘油二氧化碳直接制备碳酸甘油酯的催化剂和反应机理
催化甘油脱水氧化连续反应的酸碱位共存粘土基催化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