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干扰,研究城市常绿阔叶林保护和恢复过程中的演替和更新问题已成为城市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关注的热点之一。对城市化背景下森林群落天然更新过程的研究可为城市森林的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提供可靠信息。本项目拟以城郊梯度下4个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植物多样性、种子雨、土壤种子库和天然萌发幼苗组成,结合森林群落生境因子的观测,围绕"城市化引发的生境特征改变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天然更新过程有何影响"等科学问题,探索城市化背景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天然更新过程及其与城市化引起的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还将结合这些林地过去的定位观测资料,阐明城郊梯度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天然更新过程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可用以城市林业管理与实践。
研究城市化背景下常绿阔叶林植被组成和群落更新对其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研究结果表明,城郊梯度上残存的常绿阔叶林植被组成差异显著。不同森林的植物功能属性具有明显变化,城区和近郊区的常绿阔叶林多以中高位芽生活型和动物传播为主。远郊区植物功能属性趋向于以地下芽和矮高位芽生活型,种子以重力或自我传播为主的特性。城郊梯度上森林乔木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特征为远郊区森林高于城区森林。不同城市化背景下森林土壤种子库储量和物种数差异明显,且种子库的优势种多为草本和禾草类植物,缺乏乔木树种。种子雨、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指数较低,且天然萌发幼苗的存活率不高。综上可见,城市化相关因子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组成和更新种源产生重要影响,且森林更新过程中其内在种源不足以长期维持森林的植物多样性,需加强对常绿阔叶林现有植被的保护。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不同坡度及植被覆盖度下的坡面流特性数值模拟
乡村类型视角下干旱区社区恢复力评估及优化策略--以民勤绿洲为例
灾后重建地区的经济韧性测度及恢复效率分析:以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为例
城郊梯度下天然次生林的生态记忆演变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对林冠氮添加的响应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水循环模式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冠干扰与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