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华东地区副溶血弧菌的遗传相关性和分子进化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150001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5.00
负责人:周敏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于湘莉,陈万义,代敏,李自然
关键词:
流行株副溶血弧菌MLST重组系统发育
结项摘要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杆菌,在全世界沿海地广泛存在,它是海产品中引起食物中毒最重要的致病菌之一。本课题从我国华东地区主要沿海城市分离、收集来自于临床、食品和环境的副溶血弧菌,采用ERIC-PCR技术初步进行分型;对于代表性菌株,应用PFGE技术和MLST方法进行分子分型,通过电泳图谱聚类分析和系统发育图谱的构建,明确不同来源不同地区菌株间的遗传相关性,推断流行株的播散途径,为消除病原微生物对食品污染的的关键环节提供科学依据;另外,通过分析看家基因的重组现象,揭示副溶血弧菌的进化机制。本课题对于深入了解我国副溶血弧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现状,实现对副溶血弧菌的主动监测、暴发调查和传染源追踪,预防和控制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项目摘要

副溶血弧菌是鱼虾、贝类等海产品中重要的致病菌,因此在海产品消费量较大的长三角地区沿海城市开展关于副溶血弧菌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溯源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选取了来自上海、宁波、舟山的109株临床、食品和环境分离株,首先对其进行了毒力基因的筛查和血清分型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了ERIC-PCR和MLST技术对副溶血弧菌进行了分型研究。.一、不同来源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筛查及致病性分析.利用PCR方法对109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毒力基因tdh、trh、ToxRS/new、orf8进行筛查,结果表明tdh的携带率最高(64.2%),trh携带率最低(7.3%),ToxRS/new(39.4%)和orf8(30.3%)介于两者之间;同时,三种不同来源的菌株携带率差异大,临床分离株四种携带率均为最高,而环境分离株则最低。.二、不同来源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血清分型.通过玻片凝集反应对所有分离株进行了血清分型,结果表明:在所检测到的26种血清型中,O3:K6和O4:K8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0.7%和19.5%,合计达40.2%,其次为O4:K68,O1:K25,O3:K68,O3:K25,O3:K8和O1:K6等。.三、不同来源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ERIC-PCR分型.采用ERIC-PCR基因分型方法,结合聚类分析进行了各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比较,结果表明:ERIC-PCR指纹图谱可将109株副溶血弧菌分为65个型,31个类群,并得到类群19为最流行ERIC群,聚集了30株临床分离株和8株食品分离株,且tdh携带率高达97.4%(37/38);亲缘关系比较显示:不同来源的分离株可聚为一类,其中有5个亚型中存在食品分离株与致病性分离株聚在一起,基因水平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四、不同来源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MLST分型.本研究中,109株副溶血弧菌MLST分型结果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共得到55个STs,其中新发现的ST型所占比例高达77.7%(40/55),新的等位基因型也多达78个。在所有ST型中,ST-3为优势序列型,共34株,且均为ERIC-19类群,并广泛存在于不同地点、不同年份、不同来源的分离株中。Mega软件亲缘关系分析表明,ST-305、ST-830与ST-3、ST-155与ST-794分别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具有较高的基因水平相似度。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刚度试验装置设计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刚度试验装置设计

DOI:
发表时间:2017
2

滴状流条件下非饱和交叉裂隙分流机制研究

滴状流条件下非饱和交叉裂隙分流机制研究

DOI:10.16285/j.rsm.2020.0744
发表时间:2021
3

不同司天、在泉时段五省市流行性感冒发病率规律研究

不同司天、在泉时段五省市流行性感冒发病率规律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1
4

凹槽销栓型竹-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弯性能

凹槽销栓型竹-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弯性能

DOI:
发表时间:2021
5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 U17 株 rstA 缺失株降低对小鼠的致病性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 U17 株 rstA 缺失株降低对小鼠的致病性

DOI:DOI: 10.13343/j.cnki.wsxb.20170255
发表时间:2017

周敏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600282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767026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39.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0802101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801423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570029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901234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101665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200027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471660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9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201488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1201222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167015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4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771952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472573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160454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5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704019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700032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201210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872299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375062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301026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871584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860099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808366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160104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901714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901013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560630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4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503084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575065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401631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副溶血性弧菌遗传多态性和微进化的研究

批准号:30871370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周冬生
学科分类:C0607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副溶血弧菌大流行株同源重组进化动力学研究

批准号:32000008
批准年份:2020
负责人:杨超
学科分类:C0101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IncA/C质粒介导食源性副溶血弧菌ESBLs基因获得及进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批准号:31801662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张德福
学科分类:C2008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临床与环境来源副溶血弧菌大流行株的微进化关系研究

批准号:81703276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韩东升
学科分类:H30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