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损害是肠外营养(PN)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病因未明,临床防治仍是难题。我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发现,PN可导致肝细胞凋亡显著增加。近年来,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ERS)是引起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内质网应激及其诱导的凋亡是否与PN相关肝损害有关,目前尚未见报道。TRB3是内质网应激的关键分子,在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RT-PCR、Western blot及siRNA等技术,研究内质网应激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TRB3通过何种机理诱导肝细胞凋亡。并在体外研究基础上,建立断乳期SD大鼠肝损害模型,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表达,了解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发生机制、TRB3对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细胞凋亡的具体机理和信号途径,期望在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PN相关胆汁淤积及肝损害的机制,并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可能的分子靶点。
背景: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Parenteral nutrition-associated liver disease,PNALD)是长期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认为,肝细胞凋亡参与了PNALD的发病机制。Tribbles同源蛋白3(Tribbles homolog 3,TRB3)是一种假激酶,调控多种信号级联反应,与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密切相关。.目的:在脂质诱导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中深入研究TRB3调控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并拟通过建立幼年大鼠PNALD模型,在体内水平初步探讨TRB3是否可能参与PNALD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饱和脂肪酸棕榈酸钠构建肝细胞脂质损伤模型,检测L02细胞凋亡、ATF4/CHOP通路和TRB3表达水平变化。通过瞬时转染外源性过表达TRB3及免疫共沉淀的方法进一步研究TRB3调控L02细胞凋亡的通路。在动物模型中,3周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包括PN组与对照组,7天后取血样和肝组织标本,评估血清肝功能指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肝组织表达TRB3、ATF4、CHOP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在脂质诱导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中,棕榈酸钠诱导L02细胞细胞凋亡,伴随ATF4、CHOP、TRB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外源性TRB3过表达进一步加重了棕榈酸钠对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免疫共沉淀提示TRB3与Akt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在PNALD动物模型中,PN组体重增长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日增长2.15±0.94 vs 6.35±0.56 g;P=0.000);PN组大鼠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54±1.06 vs 0.91±0.58μmol/L, P=0.004)。肝组织病理检查提示PN组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点状坏死、灶性炎细胞聚集。对照组基本正常,偶有炎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较,PN可诱导幼年大鼠肝组织TRB3 mRNA(1.06 ± 0.35 vs 3.02 ± 1.99;P = 0.025)和蛋白水平表达增高,伴随肝细胞凋亡增加。.结论:通过构建脂质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揭示TRB3通过Akt磷酸化通路调控棕榈酸钠诱导肝细胞凋亡;幼年SD大鼠PNALD模型研究初步表明TRB3很可能参与了PNALD的发病机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miR-200a调控p38α信号通路对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机制研究
肠道菌群失调对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作用及机制研究
TLR4介导NLRP3炎症小体活化对肠外营养肝损害影响机制研究
NOD2调控内质网应激-自噬在肠外营养致肠屏障损伤中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