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蝎目物种丰富度在蛛形纲中位居第四。全球已知26科439属3385种。中国伪蝎已知10科33属66种,仅为我国应有种数的20%,分类研究相当贫乏,几乎全被外国学者包揽,国人仅宋大祥发表1篇论文。伪蝎体小型,生活环境多样,主要在土壤落叶层,捕食螨类、弹尾虫等,在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应有作用,是蜜蜂巢内毁灭性恶瓦满的重要天敌。发展历史古老,化石伪蝎发现于3.8亿年前,是蛛形纲系统演化研究的关键类群之一。黄复生和申请者自1970s始采集伪蝎标本和整理文献,已完成中国伪蝎目名录(待发表)。2008年对保存的655头伪蝎着手分类鉴定(初分有10科21属50余种含13新种),已完成中国2种土壤伪蝎(待发表),为申请启动我国伪蝎分类做准备,申请者拟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伪蝎展开系统、细致的调查,基本搞清中国伪蝎的种类、分布和数量,按现代标准探索利用新特征修订建立我国伪蝎目分类系统,为后续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
伪蝎形似蝎子但无长尾,有毒液在触肢螯的指尖上而不像蝎子在尾尖上,有丝腺在螯肢的兜状体上而不似蜘蛛在纺器上。他们主要生活土壤中、枯枝落叶层和树皮下,有时也发现在蜂巢中。他们捕食螨类和弹尾虫等,是一类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捕食性小动物,在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就物种丰富度而言伪蝎目位于蛛形纲的第四位,是研究螯肢动物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的好材料,但伪蝎的分类研究在我国几乎空白。. 课题组3 年间赴我国20 余省对伪蝎进行了较深入的考察,从几乎没有标本到采集标本近6000头(号),这些标本隶属于12 科40 属130 种,含51 新种。结果使我国伪蝎种类较申请时的60 余种增加了1倍多。我们也对我国伪蝎的科或属进行了专项修订研究,修正了误定属和种,报道了66新分类单元。调查了5 种由外国学者早期订立并保存于国外博物馆的模式标本。对兜状体、鞭状毛、琴形器和锯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了有利用价值的特征。初步搞清中国伪蝎的种类、分布和数量,按现代标准探索利用新特征修订建立我国伪蝎目分类系统,为后续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木伪蝎总科的分类和系统进化研究(蛛形纲:伪蝎目)
基于形态与分子数据的中国伪蝎目(蛛形纲)系统发育研究
中国伪瓢虫科分类与系统发生(鞘翅目:扁甲总科)
中国蝎目的分类与资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