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型铬积累植物李氏禾进行水培和土培盆栽,研究李氏禾对铬的超积累特征和富集机理。研制超微电极,利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及其定位-微电极测试技术,研究根细胞释放质子或有机酸的过程;配合微取样离子色谱法和ICP-MS法,研究活体细胞及细胞器微区内铬的形态含量;利用SECM监测离子流,研究李氏禾根尖对铬离子的吸收过程动力学,以及铬在根和茎的木质部通道和汁液中的迁移、转运过程;用SECM观察铬的区室化形成过程。利用多种分析方法研究单一及复合污染条件下李氏禾对铬的生物蓄积性;研究土壤添加剂对改善李氏禾吸收铬的吸收效率的影响。初步揭示李氏禾对铬的耐受机制,即李氏禾转化难溶铬盐,吸收、转运铬离子,将其固定以消除或减小铬盐毒害的动力学过程,为进一步提高李氏禾对铬的吸收效率提供方法、途径和理论依据;为研究超富集植物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建立一套表征超富集植物的超积累特征和富集机理研究的分析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李氏禾对铬的超富集特征及机制研究
草酸在超富集植物李氏禾铬耐性中的作用及其代谢调控
多金属富集植物李氏禾对铜的富集机制研究
李氏禾根细胞对铬的吸收和跨膜转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