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以高性能无机固体金属氧化物材料为研究的切入点,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介观结构设计,通过模板法、自组装法、熔盐拓扑反应法等手段,并结合外场强化方法实施金属氧化物介观结构的可控合成,研究介观结构通过改善物质传输实现材料性能的增强作用。本研究将通过增大高活性比表面积,提高材料的反应活性;构筑多级结构,改善其物质传输;创制纳米复合,提高载流子传输。通过系统地研究材料的性能,并反馈研究结果对理论计算和介观结构设计进行修正,探明结构与性质的构效关系,获得高性能无机固体材料的制备规律,为实现高性能无机固体材料的创制提供依据。
项目执行以来,结合对晶面、表面、界面的理论计算,可控合成了多种具有自支撑结构特点的、多级次的、复合的介观结构的金属氧化物,系统研究了介观结构通过增大有效比表面积,强化物质传输与电荷传递对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的增强作用,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为高性能无机固体材料的研发打下了坚实基础,出色地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任务,并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影响力。.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创造性地发展了一种制备金属氧化物多壳层空心球的普适方法,以吸附了金属离子的碳球为起点,通过对离子吸附和煅烧升温程序的调控,实现了多壳层金属氧化物空心球(包括α-Fe2O3、ZnO、SnO2、Co3O4、TiO2等)的简单一步合成及其壳层间距、壳层厚度等介观结构的精密控制,通过物质传输与介观结构的耦合表现出优异的气敏、光电转换和充放电等性质,开辟了多壳层空心结构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的新方向。.2.将光子晶体硬模板和表面活性剂软模板相结合,制备了多级有序的宏孔-介孔TiO2薄膜,宏孔的引入提高了有效比表面积与物质传输速度,石墨烯的引入抑制了光生电子与空穴对的复合,该结构集提高有效比表面积、分子传输、电子传输于一体,使材料的光催化能力显著提升。.3.在介观结构中引入低维纳米材料,通过纳米复合提高了载流子传输,实现了物性的有机复合。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石墨炔、石墨烯与TiO2复合物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预测TiO2(001)石墨炔复合物具有最强的光催化能力,实验验证了模拟结果。采用水热法制备了Au@TiO2核壳空心球,Au核与TiO2之间形成的肖特基势垒阻止了光生电子的反向流动,Au核作为光散射中心增加了光程并促进了电子传输,以其作为光阳极,光电转化效率提高明显。.项目执行期间发表论文91篇,在Chem. Soc. Rev.,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JACS, Energy Environ. Sci., Nano Letters, ACS Nano等影响因子大于10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8篇,论文被国内外引用1770余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3项,已获授权10项。项目负责人王丹研究员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参与人北京科技大学陈骏教授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培养博士后3 名,博士生10 名,硕士生10 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基于三维多孔透明Sb:SnO2纳米电极/Fe2O3/助催化剂构型的新型光阳极的制备及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微结构调控二维MoS2介观纳米体系中磁光电物性及其机理研究
随机力对非平衡介观粒子的调控作用研究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介观结构设计及其光催化性能调控
北部湾混凝土结构中腐蚀性物质传输机理与抗腐蚀调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