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选择性侵犯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多数患者于发病后3~5年死于呼吸肌麻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而且至今尚未发现可阻止其病情发展的有效治疗,因此ALS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的棘手难题。本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运动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交互作用为切入点,以运动神经元与单层胶质细胞共培养的细胞模型,脑片器官培养模型及突变的SOD1-G93A转基因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探讨ALS发病不同时期大脑皮层和脊髓受损区运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病理改变特点,活性氧(ROS)的产生及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异常,谷氨酸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弄清ALS发病的启动环节,早期及下游事件,不同事件间的关系以及运动神经元、胶质细胞交互作用的分子调控,以期阐明ALS的内在实质及分子机制,为顺利解决ALS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治提供理疗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线粒体自噬的调控分子在不同病生理 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黏性土中静压沉桩贯入力学机制室内试验研究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脑功能网络研究
NOGO-A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miRNA在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星型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星型胶质细胞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能量代谢在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