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通过对因多囊卵巢综合征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前一个月经周期及COH过程中配合应用电针疗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取卵日血清及卵泡液中干细胞因子(SC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同时镜下观察卵母细胞形态以及纺锤体形态来评价卵子质量,并对卵子受精情况及胚胎质量、着床率、妊娠率、活产率及产后新生儿评估进行跟踪调查,研究PCOS患者IVF过程中配合电针疗法对卵子质量及妊娠结局影响,并探讨其干预机制。同时,以既往动物实验为基础,制作PCOS大鼠模型,给予三个动情周期电针干预,观察卵子形态及RT-PCR检测卵巢颗粒细胞SCF、TNF-α的表达,探讨电针对卵子质量的影响机制。从而为针灸干预接受IVF的PCOS患者卵巢微环境、卵泡发育的生长因子的影响,提供实验参数及理论依据。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不孕不育者占育龄期夫妇的5-15%,严重影响家庭和谐及社会稳定, 已成为世界性的医学与社会问题。20世纪末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的实施,给全世界不孕不育患者带来了希望。但是其妊娠率却始终难以达到人们的期望水平,如何提高IVF-ET的妊娠率成为世界生殖领域共同的研究热点。IVF 成功的关键是卵子质量,卵子质量除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控外,还受到卵巢局部微环境的影响。电针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来改善卵子质量已被世界公认,但电针能否通过改善卵巢局部微环境来改善卵子质量尚缺乏相关研究。本研究从卵巢自分泌与旁分泌系统方面立足,研究了在超促排卵过程中加入电针干预对行IVF-ET的PCOS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我们发现:1、妊娠组血清、卵泡液SCF水平均高于非妊娠组,差异明显(卵泡液P=0.029;血清P=0.020); TNF-α水平均低于非妊娠组,差异明显(卵泡液P=0.029;血清P=0.039),说明SCF水平、TNF-α水平与卵子质量及妊娠结局有关。2、电针干预可显著提高PCOS患者的优胚率(P=0.020),并可提高8.36%的临床妊娠率;3、电针干预可显著提高卵泡液SCF水平(P=0.000),而明显降低卵泡液TNF-α水平(P=0.035);4、纺锤体的位置与卵子质量有相关性:纺锤体位于极体11点至1点之间的卵子数与优胚数、优胚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0;P=0.003),与血清、卵泡液SCF水平呈正相关性(P=0.224;P=0.82);与血清、卵泡液TNF-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P=0.00;P=0.011)。证实了卵巢自分泌与旁分泌系统的SCF、TNF-α参与了卵细胞的生长分化,其水平的高低对卵子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系统分析研究其机制可能是:1、电针干预可激活干细胞-内分泌-免疫系统,通过上调SCF水平,调节了卵巢旁分泌和/或自分泌的功能,进而改善卵巢微环境,提高卵子质量;2、电针干预下调了卵泡液TNF-α的水平,减少了卵丘颗粒细胞的凋亡,改善了卵子质量,从而提高了IVF-ET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成功建立大鼠PCOS模型,并进行电针干预,深入探讨了电针调控生殖内分泌的机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少弱精患者精子质量和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
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对PCOS患者卵子质量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PCOS患者卵泡液脂质谱改变对卵巢功能和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