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病因、发病机制与环境及遗传等因素有关,易感基因在胃癌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CD14遗传变异可影响CD14表达水平,并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肿瘤易感,可激活下游信号转导分子,上调NF-κB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表达。我们研究发现CD14 启动子-159位点与高原藏族人群胃癌易感性相关,现拟扩大样本量,在力争发现新突变位点基础上,进一步证实CD14突变位点的存在及其在胃癌发病中的意义;探讨胃癌患者CD14基因型与血清CD14水平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CD14野生型及突变型表达载体,转染人胃癌细胞,检测CD14表达,评价NF-κB活性及对外来刺激的反应;同步检测NF-κB下游细胞因子及人β-防御素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阐明CD14基因突变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开展分子流行病学及遗传学诊断,为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胃癌的病因诊断、综合防治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
CD14为LPS的高亲和受体,能够识别革兰氏阴性菌,为LPS激发机体内多种细胞信号的重要过程,并在胃癌组织呈异常表达。研究发现CD14遗传变异可能影响CD14表达水平和对Hp感染相关性肿瘤易感。本课题通过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了CD14基因全长序列信息,在高原藏族胃癌患者中筛选出了6个CD14基因SNPs位点,基因分型发现CD14基因启动子-260C/T多态性与高原藏族人群胃癌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可促进CD14的高度表达而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并与高原胃癌人群Hp感染状况及血清CD14水平密切相关。通过构建CD14-260位C/T等位基因荧光素酶表达载体,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在-260位点,T等位基因纯合子相比C等位基因纯合子使CD14具有更强的启动活性,这种作用在LPS的刺激下更为显著,揭示CD14-260位点的不同分型及其在LPS作用下能够影响其基因的启动子强度,导致转录活性增强,Hp感染、血清CD14水平与CD14-260位点多态性改变存在多重联合效应,成为影响高原人群罹患胃癌的敏感性的可能原因。本课题分别构建了CD14真核表达和CD14- shRNA干扰载体,建立了CD14稳定过表达的胃癌SGC-7901细胞系和CD14稳定沉默的胃癌细胞系MGC-803。研究表明CD14稳定转染组NF-κB、hBD-2的活性明显升高,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因子表达升高,细胞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侵袭细胞数下降。而在CD14稳定沉默的MGC-803细胞组中,LPS干预后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凋亡细胞明显减少,而沉默CD14后LPS的凋亡抑制作用受到阻断,LPS诱导的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据此推断胃癌细胞中 CD14 在上调及介导NF-κB信号通路以及激活下游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促进胃癌SGC-7901细胞的凋亡,同时抑制其增殖及侵袭。而LPS能够通过CD14-TLR4及其下游NF-kB信号通路参与胃癌细胞的调控,CD14能够抑制LPS诱发的细胞激活。因此LPS能够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以及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细胞凋亡,CD14在介导病菌与宿主之间的信号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项课题初步明确了CD14基因SNPs与高原藏族人群胃癌易感的相互关系,阐述了CD14基因胃癌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今后开展高原藏族人群胃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五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一次装卡测量方法
气力式包衣杂交稻单粒排种器研制
下调SNHG16对胃癌细胞HGC-27细胞周期的影响
胃癌易感相关基因CpG岛甲基化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宁夏地区人群p53基因信号通路多态性与胃癌易感的关联性研究
我国汉族人群乳腺癌易感基因FGFR2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青海地区藏族人群HBV易感性基因多态性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