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HBV)感染至今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早期诊断是抑制其发展的关键。机体免疫功能是决定个体是否容易感染HBV的最重要因素。研究证实HBV感染具有种族聚集和家族聚集现象,是由众多调控免疫应答的基因多态性在人群中的不同分布造成的。研究发现藏族人群比同地区的汉族具有更高的HBV感染率。故我们结合青藏高原地域特色以及前期研究,选择TNF-α、IL-10、IL-18、IFNAR1、γ-干扰素等免疫相关因子,针对它们的已知多态性位点,应用PCR-SSCP方法筛选其在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同时分析HBV感染者和正常组的相关基因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相对危险度估算、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单倍型频率计算和连锁不平衡分析。以寻找本地区藏族人群高HBV感染的相关SNP位点,缩小高危人群范围,丰富隔离民族群体免疫遗传学资料,为早期诊断、接种疫苗和进一步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背景:研究显示青海地区藏族人群HBV感染率明显高于汉族,提示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与HBV感染相关的免疫应答而导致高感染率。方向:筛选藏族人群中HBV易感性基因多态性位点,研究相关基因多态性和HBV感染和进程的相关关系。主要内容:采集青海地区藏族人群HBV感染者血样,病例组250例,健康者对照组134例。选择TNF-α、IL-10、IL-18基因,针对其已知多态性位点,应用PCR-SSCP方法筛选其在藏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重要结果: (1)TNF-α-238A/G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8.4%和8.2%,-238A/A组为0.4%和0.0%,-238G/G组分别为91.2%和91.8%,TNF-α-308G/A在各组分别为7.6%和7.5%;-308G/G为92.4%和92.5%,各组间的分布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TNF-α-238、α-308基因位点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人群HBV易感性可能无关;(2)IL-10-592 C/C、C/A、A/A位点在病例组中频率为24.0%、52.0%、24.0%,对照组为23.9%、46.33%、29.9%,在病例组中IL-10-1082 G/G、G/A、A/A频率分别为1.2%、23.2%、75.6%,对照组频率为4.5%、19.4%、76.1%,无显著差异。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与 A/A基因型比较,C/A、C/C OR=1.398/OR=1.250,均无统计学意义。与IL-10-1082 A/A比较,G/A、G/GOR=1.204/OR=0.270,提示IL-10-592、1082基因位点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人群HBV易感性可能无关;(3)IL-18-137G/G、C/G、C/C频率为86.0%,13.2%, 0.8%;等位基因G频率92.6%,等位基因C频率7.4%,OR值1.110。IL-18-607C/C、C/A、A/A频率34.8%,44.4%,20.8%;等位基因C频率57.0%,等位基因A频率43.0%,OR值1.176。IL-18-105A/A、A/C、C/C频率为84.7%,14.1%,1.2%;等位基因A、C频率为91.8%,8.2%,OR值1.166,亦无统计学意义,提示IL-10已知三个位点多态性与乙肝病毒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西藏地区藏族人群结核病遗传易感性研究
青海地区藏族人群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相关多基因单核甘酸多态性分析研究
延边地区人群IL-13Rα1基因多态性与特应性皮炎易感性的关系
青海土族藏族MICA基因多态性与RA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