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证实,天然药用植物粉防己根的双苄基喹啉衍生物汉防己甲素在体内、外能显著增加白念珠菌对氟康唑、酮康唑的敏感性,并初步证实其作用机制与外排泵和靶酶有关。为了促使该药成为有临床价值的抗真菌药物增效剂,本项目以人类重要病原真菌白念珠菌为代表,选择一套同一亲本来源但耐药程度不同的菌株,从核酸、蛋白质、细胞三个水平,系统研究其对一线抗真菌药物唑类的氟康唑(三唑类)、酮康唑(咪唑类)的增效机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其对全套菌株外排泵编码基因CDR1、CDR2、MDR1、FLU1,靶酶编码基因ERG11在mRNA水平表达量的影响,以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测定其对耐药程度不同的代表菌株蛋白质组的影响,以XTT降解体外实验法测定其对生物膜及其唑类药物敏感性的影响,以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对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影响。本项目对治疗日益严重的耐药真菌感染有应用潜力,对启动抗真菌药物天然增效剂的系统研究有科学意义。
本项目如期完成了合同书的内容。具体如下。.1. 以real-time RT-PCR分别检测已知唑类药物耐药基因CDR1、CDR2、MDR1、FLU1、ERG11的表达情况,发现汉防己甲素逆转白念珠菌耐药的机制与CDR1、CDR2的关系较MDR1、FLU1、ERG11的关系密切;与减少ATP的供能及降低ADH1的表达密切相关。.2. 以VVC患者白念珠菌临床株20株以及同一亲本来源的白念珠菌2株,应用real-time RT-PCR分别检测ADH1、CDR1、CDR2、MDR1、FLU1及ERG11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DH1在mRNA水平的高表达与白念珠菌耐药相关;且ADH1与CDR1、CDR2、FLU1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呈正相关。.3. 以同一亲本来源的白念珠菌FLC敏感株CA-3和耐药株CA-16为对象,以膜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差异表达的膜蛋白质,结果发现Adh1p与白念珠菌对FLC的耐药有相关性;其相关通路可能与外排泵功能,尤其可能与其供能有关,进而影响细胞的外排功能。.4. 以白念珠菌FLC敏感株CA-3为研究对象,以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汉防己甲素或(和)FLC处理前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发现Adh1p参与了汉防己甲素对FLC抗白念珠菌的增效机制。.5. 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对FLC抗白念珠菌生物膜初期(0h)、早期(4h)有增效活性,对中期(24h)、成熟期(48h)无增效活性;对FLC抗白念珠菌生物膜重新悬浮后的低浓度菌液(1×103 CFU/mL)有增效活性,高浓度菌液(1×106 CFU/mL)无增效活性。.6. 通过流式细胞术,发现汉防己甲素能通过增加S期细胞数来减少G2/M期细胞,能抑制细胞分裂,从而逆转耐药。.7. 项目还增加了以棋盘法和时间-杀菌曲线法测定并评价汉防己甲素与唑类药物对白念珠菌的体外联合抗真菌作用、汉防己甲素对益康唑 / 联苯苄唑抗须癣毛癣菌活性增效作用的体内实验、汉防己甲素对KCZ外用治疗皮肤癣菌病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汉防己甲素对FLC外用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等内容。. 通过项目研究,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著3篇,CSCD核心库期刊6篇;另有3篇英文论著已投稿。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件。从核酸、蛋白质、细胞三个层面,系统性揭示了汉防己甲素对唑类药物抗白念珠菌的增效机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ADH1参与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及汉防己甲素增效过程中外排泵相关的主要机制
白念珠菌对唑类耐药和汉防己甲素逆转耐药过程中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主要机制
汉防己甲素防治急性脑梗塞及其机制的研究
基于代谢组学的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交叉耐药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