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排斥反应仍是肝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影响移植疗效的重要因素,诱导免疫耐受是防治排斥反应的理想方法。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应用CTLA4Ig和CD40LIg阻断共刺激通路可诱导免疫耐受。本研究构建同时表达CTLA4Ig和CD40LIg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采用基因转移技术,将CTLA4Ig和CD40LIg基因导入MSCs,并用其对肝移植大鼠进行干预治疗。探讨基因转移CTLA4Ig和CD40LIg修饰的MSCs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和可能机制,为临床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肝脏移植是治疗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但术后排斥反应的存在以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毒副作用仍然是肝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如何诱导受者术后长期稳定的免疫耐受是本项目的研究重点。随着基因转移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基因治疗逐渐成为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重要手段。相关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和修复功能可以对移植肝脏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其低免疫原性又可以逃脱免疫系统的攻击。其次CTLA4Ig和CD40LIg分别可以阻断B7/ CD28和CD40/CD40L共刺激途经,获得对特异性抗原的免疫耐受。. 本课题构建同时携带CLTA-4Ig和CD40LIg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用其对肝移植大鼠进行干预治疗,评价双基因修饰的MSC在免疫耐受诱导中的作用,从而获得MSC免疫抑制和基因治疗的双重疗效,抑制了肝移植大鼠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有效延长了大鼠的存活时间,为临床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密度模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诱导大鼠小肠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
联合携PGE2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重塑Kuppfer细胞表型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
IL-10和TGF-β1双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肝衰竭肝移植免疫耐受诱导中的作用与机制
调节性T细胞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原位肝移植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