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EBV)编码基因EBERs和BARF1具有致癌作用,但其致癌机制尚不明了。我们前期对EBV基因多态性研究中发现了与鼻咽癌(NPC)相关的EBERs和BARF1变异型。为探讨EBERs和BARF1变异对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在NPC发生中的作用,将EBERs和BARF1原型和变异型基因分别转染EBV阴性NPC细胞系,比较它们对细胞增生、抗凋亡、锚着非依赖生长及裸鼠致瘤性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观察EBERs变异型对PKR蛋白激酶磷酸化抑制作用。同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EBERs、BARF1基因转染前后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及转染变异型和原型基因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和生物反应通路分析,选择与细胞增生、凋亡相关通路在NPC细胞和组织中验证,筛选出与EBERs或BARF1及其变异型相关的细胞基因及调节通路,明确其参与NPC的分子机制,为阐明NPC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EB病毒(EBV)编码小RNA(EBERs)和早期基因BARF1具有致癌作用,但其致癌机制尚不明了。我们前期对鼻咽癌(NPC)低发区EBV基因多态性研究中发现EBERs和BARF1变异型EB-8m和V29A在低发区样本中的检出率较低,但在NPC中的检出率高于健康人群。本研究对NPC高发区样本中EBERs和BARF1基因变异进行检测,并重点探讨变异型基因对其致癌潜能的影响及参与NPC癌变的分子机制。基因多态性检测显示EBERs基因EB-8m变异型及出现1处核苷酸突变的BARF1基因B95-8t42c变异型在高发区NPC中为主要型别,其在NPC高发区各人群中的检出率高于低发区相应人群,但两个地区NPC中的检出率均高于健康人群,提示EB-8m和B95-8t42c变异可能与NPC尤其是高发区NPC发生相关;BARF1 V29A变异型仅在少数高发区NPC中检出,且检出率与健康人群类似。细胞生物学实验表明BARF1 原型和V29A变异型基因过表达均可促进NPC细胞系增殖、提高其抗凋亡能力和迁移侵袭能力,从而增强细胞肿瘤原性,但V29A变异不影响其致癌潜能。表达谱芯片数据显示BARF1基因可影响多种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基因验证结果提示BARF1通过下调CDH1、GJA1和S100A2基因表达,下调TP63、miR205并上调ZEB2表达参与NPC癌变过程。与BARF1基因不同,EBERs基因EB-8m变异可增强其致癌潜能,其过表达可促进NPC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提高其抗凋亡和致瘤能力,导致NPC细胞恶性表型的增强。EB-8m主要影响转录调节、蛋白磷酸化、核酸代谢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通过上调FOS、HIF1A和CSEIL等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NPC癌变过程。EBER2 EB2-8m变异可能通过影响其与RNA激活蛋白激酶PKR结合,抑制PKR磷酸化,增强NPC细胞的抗凋亡作用。本研究结果明确了EBERs和BARF1基因变异在NPC发生中的意义,并筛选和鉴定出EBERs变异型和BARF1基因参与NPC癌变的可能机制,对最终阐明EBV致癌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三维培养模型研究广东鼻咽癌变异型EB病毒潜伏表达基因的细胞转化作用
野生型和广东鼻咽癌变异型EB病毒对成人正常鼻咽上皮细胞转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鼻咽癌变过程中EB病毒基因表达与P53基因突变关系探讨
乳铁蛋白抗EB病毒感染的机制及其与鼻咽癌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