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研究发现AMPA受体拮抗剂有很强的术后镇痛效应,但其副作用妨碍了临床应用。研究证实,兴奋性突触后膜AMPA受体GluR1/GluR2亚基组分变化影响该受体对Ca2+的通透性,进一步影响AMPA受体中介的突触传递功能。基于前期研究和预试验结果,我们推测术后疼痛期脊髓背角AMPA受体GluR1和GluR2亚基可能通过不同的功能调节机制导致突触后膜AMPA受体组分变化,从而有利于术后疼痛中枢敏化。为验证此假说,我们将采用免疫印迹、基因沉默、免疫共沉淀、分子克隆、融合蛋白表达与纯化等技术手段,研究AMPA受体亚基磷酸化、胞浆-胞膜转运和亚基突触靶向等功能调节机制在术后疼痛中的作用,并将构建细胞通透性小分子肽,干预AMPA受体亚基功能调节的关键环节,检测该小分子肽的镇痛效应。本研究项目将揭示术后疼痛的脊髓新机理,为研发靶向AMPA受体亚基功能调节、没有明显副作用的新型镇痛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术后疼痛是外科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功能的恢复,是临床最需要得到治疗的一类疼痛。深入揭示术后疼痛的机理,发展针对新靶点的新型镇痛药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目前研究发现鞘内应用AMPA受体拮抗剂有很强的术后镇痛效应。然而,术后疼痛中脊髓背角AMPA受体GluR1和GluR2亚基如何参与AMPA受体功能的调节尚没有研究。在本研究项目中我们采用免疫印迹、RNA干扰、免疫共沉淀、分子克隆、融合蛋白表达与纯化等技术手段,研究了GluR1丝氨酸磷酸化、GluR1和GluR2亚基转运、Stargazin与PSD-95相互作用中介的AMPA受体亚基突触靶向等功能调节过程在术后疼痛中的作用。我们还构建细胞通透性小分子肽,检测了该小分子肽的镇痛效应。研究发现:(1)术后疼痛期,手术同侧脊髓背角AMPA受体Serine-831位点(而非Serine-845位点)磷酸化水平明显提高。鞘内给予PKC抑制剂Go6983能明显抑制手术切口刺激诱发的AMPA受体Serine-831位点磷酸化和痛觉敏化。提示脊髓背角AMPA受体Serine-831位点磷酸化参与术后疼痛的发生发展。(2)手术切口刺激在诱发同侧脊髓背角AMPA受体GluR1亚基发生胞浆胞膜转运变化的同时,也诱发PKCgamma膜转位的变化,鞘内给予PKCgamma siRNA明显抑制切口疼痛刺激导致的PKCgamma膜转位,同时抑制同侧脊髓背角AMPA受体GluR1亚基发生胞浆胞膜转运和痛觉敏化。(3)手术切口刺激可导致同侧脊髓背角AMPA受体GluR1(而非GluR2)亚基发生胞浆胞膜转运变化。切口疼痛刺激还明显增加Stargazin蛋白与GluR1(而非GluR2)亚基的相互作用。鞘内给予Stargazin siRNA可明显下调Stargazin的表达,抑制Stargzin与GluR1的相互作用、脊髓背角AMPA受体GluR1胞浆胞膜转运和术后痛觉敏化。(4)术后疼痛期,脊髓背角PSD-95与Stargazin相互作用明显增强,鞘内给予TAT-Stargazin可明显抑制PSD-95与Stargazin的相互作用,同时抑制AMPA受体GluR1亚基突触靶向,抑制痛觉敏化。本项目研究揭示了术后疼痛的脊髓新机理,丰富了人们对术后疼痛发生机制的知识。发现了一些术后疼痛治疗的重要靶点,为发展新型镇痛药物和干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脊髓背角KA受体GluK2亚基功能调节及与AMPA受体GluR1亚基交叉谈话机制在术后疼痛中作用及干预研究
NFAT1在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中调节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
术后疼痛的新机制:脊髓背角GIP/GIP受体信号的作用
P2Y13受体在脊髓背角调节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