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通常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以往的研究方法大都针对某个化学成分和药理指标,缺乏可用于整体评价和研究的方法,近年出现的体现系统生物学思想的代谢组学方法有望为药用植物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因此,本项目拟以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中药薤白的总提取物及其挥发油、皂苷、含氮化合物等次生代谢产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和多变量模式识别处理的代谢组学方法为手段,分析药用植物对代谢网络的干预,同时进行病理观察、生化指标等检测,阐明代谢组学变化与药理、生化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分析阐明薤白次生代谢产物主要生物活性-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建立适合药用植物研究的NMR-based代谢组学方法,为药用植物药效作用整体评价及药理机理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方法。
新兴学科代谢组学,研究的是外源性或内源性物质对生物体代谢组所产生的整体效应,这与中医药理论的“多分成,多靶点”的特点一致,因此运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中药植物,将有助于全面地评价中草药的疗效和治疗机理。本项目利用核磁共振技术(NMR)结合多变量模式识别处理的代谢组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中药薤白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症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通过比较薤白总提取物及其挥发油、皂苷、含氮化合物等次生代谢产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治疗,阐释了模型动物体内代谢变化与药理、生化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适合药用植物研究的NMR-based代谢组学方法,为药用植物药效作用整体评价及药理机理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方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基于myosin II-actin相互作用途径探讨生脉散活性成分群 抑制线粒体裂分介导心肌凋亡的机制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冠通方干预兔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理
镁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钙的关系
利用代谢组学揭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类二十烷酸代谢特点及其作用机制
基于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电针内关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保护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