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所致慢性病理性痛伴随脊髓背角基因表达水平的持续改变,但其具体机制以及这些基因表达水平改变如何参与诱导和/或维持病理性痛尚不清楚。内源性小RNA(microRNA)抑制靶基因翻译,快速持久改变基因表达水平。我们在腰5脊神经结扎的病理性痛模型上观察到脊髓背角miR-219分子水平持续升高,而miR-101分子水平显著降低,提示它们可能参与慢性病理性痛状态下脊髓背角基因表达水平的长时程调控,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课题拟应用miR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神经药理学、形态学和疼痛行为学方法观察神经病理性痛过程中脊髓背角miR-101和219分子的动态变化及参与此过程的细胞类型,确定其靶基因;深入研究抑制或模拟脊髓背角miR分子功能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及靶基因的影响。从而为开发新的神经病理性痛治疗药物及选择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在本课题中,我们进一步观察了腰5脊神经结扎后miR219和miR101在脊髓背角的动态变化,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其调控的可能下游分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正在整理论文中。与此同时,体外实验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由于科室细胞培养室改造刚刚结束,目前为止还处于优化实验条件,进一步开展实验阶段,这部分实验将在后续继续开展。在体动物验证miR功能实验也尚未完成,目前已经合成了相关的miR101和219的mimic和antagMir,2014年上半年到货,下半年将继续进行行为药理学实验。在开展本基金支持课题的同时,围绕“疼痛和应激与高级脑功能的作用机制”开展了部分相关研究,探讨了FGF2参与PTSD的过程,以及度洛西汀和塞莱西布的协同镇痛效果,发表了9篇SCI论文,同时申请并获得两项专利。总体来说,课题按照任务书的要求继续进展,剩余部分实验将继续进行。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功能重塑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脊髓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神经病理性痛慢性化的机制
脊髓背角神经元-胶质细胞网络在神经病理痛中的作用
基于脊髓背角TRPV1磷酸化调节机制的电针干预神经病理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