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异味问题已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由于该问题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广,已成为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土霉味是淡水水体中最常见且最难以去除的异味,通常由化合物geosmin和2-methylisoborneol所引起,蓝藻是其主要生物来源。本研究拟从产geosmin蓝藻- - 库氏鞘丝藻(Lyngbya kuetzingii)中克隆、分离与geosmin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倍半萜合成酶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体系,确定目的蛋白功能,从分子水平揭示蓝藻geosmin生物合成的关键调控因子。在此基础上,研究环境因子(温度、光强)调控目的基因表达的规律,阐释环境因子(温度、光强)对蓝藻geosmin产率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水体异味防治技术的研究开辟新途径。
水体异味问题已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由于该问题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广,已成为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土霉味是淡水水体中最常见且最难以去除的异味,通常由化合物geosmin和2-MIB所引起,蓝藻是其主要生物来源。本研究以产geosmin蓝藻——库氏鞘丝藻(Lyngbya kuetzingii)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普通PCR和巢氏PCR技术从其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决定geosmin生物合成的geosmin合成酶基因geoL(NCBI数据库登录号:JX962775)。碱基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包含一个长为2,298bp编码765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geoL基因表达产物与颤藻(Oscillatoria sp.PCC6506)、眉藻(Calothrix sp.PCC7507)、乌克兰鱼腥藻(Anabaena ucrainica CHAB2155、A. ucrainica CHAB1432)、点状念珠藻(Nostoc punctiforme PCC73102)、席藻(Phormidium sp.P2r)、大型柱胞藻(Cylindrospermum stagnale PCC7417)geosmin合成酶同源性均在83%以上,与粘细菌的同源性介于61%~73%之间,与放线菌的同源性相对最低。geoL基因表达产物具有两个结构域,且每个结构域包含两个完全保守的镁离子结合基因序列,即天冬氨酸富集区和NSE三联体。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在库氏鞘丝藻中成功获得与预期相符的负责geosmin生物合成的基因序列。之后,将geoL基因克隆至pET21a(+)表达载体上,并用IPTG诱导表达于E.coliBL21(DE3)中,SDS-PAGE显示目的GEOL蛋白在37oC和16oC诱导表达条件下均有明显可溶表达。对目的GEOL蛋白进行Chelating-SFF(Ni)亲和层析,得到含有His标签的融合蛋白,SDS-PAGE显示GEOL蛋白的分子量大小约为90kDa,与预测分子量87046Da大小相符。但透析后进行蛋白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该蛋白稳定性差、得率低。最后,将库氏鞘丝藻分别培养于不同温度(10、25、35oC)和不同光照强度(0、10、20、75μmolm-2s-1)下,结果显示其geosmin产率最高值出现在低温(10oC)和弱光(10μmolm-2s-1)条件下。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南极微藻谷胱甘肽相关酶基因的克隆、分离、鉴定与表达分析
基于cDNA文库的鞘蕊苏有效成分合成酶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玉米抗丝黑穗病相关miRNA及靶基因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集胞藻6803中蛋白酶EGY1同源蛋白的鉴定及其基因表达调控与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