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D)为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仍没有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神经营养因子介导的PD基因治疗在国际上已受到高度重视,腺相关病毒(AAV)载体以其突出的安全性成为基因治疗的首选载体。我们前期研究发现,雷公藤单体T10可增强AAV在小鼠纹状体中的转导,而且可抑制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减少细胞毒性因子的产生。本研究拟在PD细胞模型、动物模型上,应用携带神经营养因子的AAV载体进行基因治疗的同时,加入雷公藤单体T10抑制细胞毒性因子的释放,从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和抑制胶质细胞过度激活的角度,重新建立神经营养因子与细胞毒性因子之间的平衡;在观察疗效的同时,应用神经元-胶质细胞共培养体系进一步探讨T10的作用机制。该研究成果将提出纠正神经营养因子与细胞毒性因子失衡以治疗PD的全新理念,为PD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帕金森病(PD)为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仍没有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针对PD发病过程中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细胞毒性因子增加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死亡的特点,应用2型腺相关病毒载体携带大脑多巴胺神经营养因子CDNF(AAV2.CDNF)的基因治疗手段,对PD细胞模型、动物模型进行神经保护及治疗作用研究。同时观察了雷公藤单体T10与AAV2.CDNF联合应用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明确T10的作用机制,在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细胞系MN9D中深入研究了T10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通路。本项目研究成果首次在国际上揭示AAV2.CDNF基因治疗的长期疗效,观察至1年;并通过小动物PET成像技术首次发现AAV2.CDNF治疗后可改善大鼠中脑多巴胺转运体(DAT)的活性。为PD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依据。同时,对T10作用机制的深入揭示,不仅为传统中药雷公藤单体在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而且为T10神经保护作用靶点的发现提供了新的线索。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中药雷公藤单体T10在帕金森病炎症模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雷公藤内酯醇T10对帕金森病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雷公藤单体T10和T4对AD模型海马神经元neuroligin-1表达的影响及其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PPARγ在雷公藤内酯醇(T10)对阿尔茨海默病多靶细胞干预机制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