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目前发病率居高不下且有效治疗率低。研究表明,抑郁症存在额叶及边缘系统包括海马、扣带回以及下丘脑等的代谢异常。代谢组学是近年来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出现的一门新的组学技术,通过对生物体内代谢物动态多参数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互关系。本课题拟通过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定量分析慢性应激模型大鼠不同脑区NAA、Glu、Cho、Cr、MI等几种代谢物质的表达变化;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测定其5-HT、NE、DA、5-HIAA受体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标记法测定其CRH 、TRH 、NPY 、GAL的表达情况,分析慢性应激模型大鼠不同脑区的代谢产物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肽在抑郁产生过程中的变化,同时采用脉冲电针和音乐电针等不同治疗方法,力求从代谢组学角度进一步探讨针刺抗抑郁治疗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阐明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开辟新的途径。
本课题以脉冲电针及音乐电针为干预手段,利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应激造模方法复制SD大鼠抑郁模型,通过尼氏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研究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血清及脑-肠轴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细胞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谷氨酸代谢产物及神经肽含量的影响,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不同电针干预抑郁症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抑郁症应用针刺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实验结果提示脉冲电针和音乐电针均可逆转慢性应激所造成的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并且能提高慢性应激大鼠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其效果与百忧解相仿,这可能是针刺抗抑郁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之一。在干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内谷氨酸及谷氨酸受体方面,音乐电针疗效最全面,优于氟西汀及脉冲电针。在对慢性应激大鼠的抑郁状态下脑—肠轴的多个环节进行整合的作用效果音乐电针治疗要优于脉冲电针。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ASP8AP2通过LEF1/β-catenin调控细胞干性及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不同应激对脑铁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基于“通督启神”法探讨不同电针对AD模型小鼠不同脑区小胶质细胞活化通路的影响
运用不同电针探讨通督启神法对AD模型小鼠不同脑区Aβ蛋白代谢的影响
不同部位NF-κB炎症信号通路介导针刺对慢性应激大鼠抗抑郁效应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