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海洋小型底栖生物中最重要和最优势的类群,数量占小型底栖生物总丰度的70-90%,生物量占50-75%,其高度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度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十分重要。其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对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海洋环境实施动态生物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拟开展中国东海自由生活线虫的分类和多样性研究,运用Ludox-TM悬浮离心,微分干涉显微镜观察测量,辅助以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方法对东海自由生活线虫进行分类学研究,摸清我国东海自由生活线虫的种类、分布情况和多样性特征,完成优势种类和常见种类约300余种的鉴定和描述,推动我国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和小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的研究,为我国海洋线虫物种编目数据库和分布图集的研究提供可信的基础资料,为我国海洋环境生物监测研究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在广泛的定量采集、多样性分析和科学鉴定的基础上,建立了东海自由生活线虫的种名录,共鉴定自由生活线虫520余种,其中描述东海习见线虫300种,隶属于1纲,4目,34科,129属。建立新属3个,发表新种26个,描述待发表新种18个,为海洋线虫生物多样性的编目、评估和保护,为中国动物志-中国海域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卷的编写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目前课题组已发表项目资助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篇,参与编写《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著作—海洋线虫部分的编写。参加国际小型底栖生物学术会议和海岸带生物技术国际会议各一次,加强同中科研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院所的学术交流,学术水平得到了提高。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 指导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1名。高质量完成了研究任务,解决了关键问题,实现了预期研究目标,基本摸清了东海自由生活线虫的种类组成。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南海北部自由生活线虫分类和多样性研究
黄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系统分类学研究
自由生活线虫功能多样性在土壤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西太平洋海山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及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