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耐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热点问题, 新的耐药变异不断出现。我国目前正处于抗病毒治疗快速发展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艾滋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耐药问题日益突出,耐药毒株将成为今后艾滋病流行的主要毒株。欧美国家耐药研究主要针对B亚型,而我国HIV流行亚型不同于欧美国家,抗病毒治疗策略与欧美国家也不相同,我国一线抗病毒治疗后已发生较高的耐药变异,二线抗病毒治疗刚刚开始,二线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耐药变异特点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对即将更换二线抗病毒药物的患者进行规范的队列研究,进行基因型和表型耐药检测,研究更换二线药物后的HIV耐药变异特点及其相互作用机制,为国家艾滋病二线药物治疗提供第一手的科学数据,为艾滋病治疗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一、队列招募及随访情况:. 已完成195例二线药治疗病人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耐药随访,完成基因型耐药检测,其中10例感染者检测到基线存在蛋白酶抑制剂劣势主要耐药突变。已完发表英文文章1篇。2013年8月完成62例新招募二线治疗病人基线信息的收集,完成基因型耐药检测,并完成6个月、12个月随访及基因型耐药检测。建立假病毒表型耐药检测方法,完成16例假病毒表型耐药检测。.二、主要研究成果:.(一)应用pNL4-3-dE-EGFP质粒构建的假病毒对我国长期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学失败艾滋病患者进行了表型耐药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耐药信息。通过对同一个体进行HIV-1基因型、假病毒和活病毒表型耐药检测,证明假病毒方法可以代替活病毒方法进行表型耐药检测。通过比较基因型和表型耐药检测结果可以发现基因型和表型耐药结果解释不一致,应该加强表型耐药检测为患者提供更加可靠的耐药信息,从而指导感染者合理换药。.(二)一线治疗失败艾滋病患者存在HIV-1劣势耐药突变,NRTI/NNRTI劣势耐药突变与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相关。换二线治疗方案前存在3TC、TDF、LPV/r劣势耐药突变,应该加强耐药监测。.(三)通过对二线抗病毒治疗队列长达36个月的随访观察得出:1、一线治疗失败转换成包含Lpv/r的二线方案后,治疗36个月后治疗效果较好,病毒抑制率和CD4+T细胞明显升高;换药前存在的NRTIs交叉耐药突变并未对抗病毒治疗效果产生明显负面影响。2、服药依从性是主要的影响二线抗病毒治疗病毒抑制效果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二线治疗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抗病毒疗效。3、当前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长期应用有助于控制病毒抑制失败感染者病毒的NRTIs/NNRTIs耐药突变率,并未引起 PI主要耐药突变,值得推广应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农业用地土壤重金属样本点数据精化方法——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白念珠菌ERG3基因敲除及其对耐药性的影响
HIV感染孕妇抗病毒药物耐药预测模型研究
HAART治疗后艾滋病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研究
广西常用的2个治疗艾滋病中药对HIV耐药性和抗病毒药疗效的影响
男同性恋艾滋病患者急性期HIV-1病毒的基因特点及生物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