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Tagging作为一种在互联网上广泛普及的基于用户需求和源于社交网络的网络组织和使用行为,是未来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尤其是网络信息组织的有用方式和工具。但Social Tagging受多种因素影响,生成环境又较为复杂,目前尚缺乏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将SocialTagging的内涵机理与实际应用框架构建一体化的系统研究。本申请项目将基于比较的视角,以多语言环境下的面向不同信息类型和置于不同应用形式中的Social Tagging系统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Social Tagging的使用规律和内在机制,分析比较Social Tagging区别于传统分类组织的分类组织特点,观察比较多语言环境下大众标注站点功能架构,构建适合Social Tagging使用模式、分类组织模式和功能结构模式,进而形成多语言环境下Social Tagging的应用框架,并进行实例运用分析。
Social Tagging 给用户提供了可以创造、组织、查询和管理自身网络信息资源这样的互动信息空间。在这个虚拟社区中,用户集体智慧通过分享Tags,以Folksonomy形式体现出来。可惜该领域一直缺乏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一体化研究。本项目组就从Social Tagging内涵特征和发展趋势、面向微内容的Social Tagging分类组织模式和 Social Tagging应用比较分析进行了多语言环境下系统研究。其一,项目组挖掘Social Tagging研究特征和研究维度,进而构建出Social Tagging研究框架,并发现了国内外该领域研究差距的根本原因。同时项目组展望了该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其二,分析比较了Social Tagging与传统分类组织方式各自的优劣,根据微内容内涵和组织特点,尝试构建面向微内容的聚合阶段、机制设计阶段和成型阶段三阶段复合式分类组织模式。其三,项目组基于两个中美有代表性站点,从功能设计、使用模式和Social Tagging与受控词表匹配三个方面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环境下Social Tagging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在保证Social Tagging用户创造力基础上,根据两个站点的标注词与作为受控语言的代表词表的LCSH和《中分表》的匹配过程,从Social Tagging站点功能设计和使用制度上促进了Social Tagging的组织规范,发展跨文化跨语言背景下的Social Tagging。三年来,项目组不仅完成了年度计划,而且尝试将本领域与信息经济学、信息决策等领域相结合,皆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项目组成员发表国际期刊论文一篇(该篇论文发表于SSCI及SCI共同收录的图情领域排名第一的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表在全国新闻出版署百强社的学术独著一本,CSSCI收录期刊论文10篇(含已录待发论文2篇)。目前在投论文两篇,其中一篇投稿SCI和SSCI共同索引的国际期刊,另一篇投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评级为A的重要学术期刊(终审)。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新型含双磷叶立德茂环卡宾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甲基磺酸芳基酯与羰基化合物的alpha-芳基化反应的研究
SNS环境下交互行为对消费决策的作用机理研究- - -基于比较的视角
文化合法性视角下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内涵、机制及其国别比较研究
中国情境下融入型领导内涵、测量与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构建主义的视角
组织二元性视角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机理研究——基于演化逻辑与认知逻辑整合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