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聚苯胺(PANI)是重要的导电聚合物,但其溶解性能差。微乳液聚合方法可有效改善PANI溶解加工性能,但传统的微乳液聚合需经破乳除去乳化剂,造成聚合产物含量低,成本高,工业化生产受到阻碍,因此急需寻找高效的乳化体系。本项目以绿色介质离子液体(尤其是可聚合离子液体)为表面活性剂(S-IL),以苯胺(尤其是新型苯胺型离子液体(An-IL))为单体,构筑S-IL/苯胺/水的正相或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S-IL具有高的离子导电性和结构易于设计等特点,An-IL具有可设计的亲水、疏水性以及影响反应的能力。由于S-IL或聚(S-IL)与PANI原位形成导电复合物,不仅避免了除去乳化剂过程,节约成本,而且渴望同时拥有高的电导率和良好的溶解加工性能。将绿色IL 与导电聚合物结合,是导电聚合物研究的新趋势,在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本项目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1) 设计合成了10种新型阴离子可聚合离子液体。确定离子液体结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在水中的临界胶束浓度以及可聚合能力。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的(2-丙烯酰胺基)丙酸盐([C12mim][AAla])可作为H2O/苯胺(An)微乳液的表面活性剂。(2)构建H2O/An/[C12mim][AAla]微乳液体系及进行聚合反应研究。绘制三相图确定形成稳定微乳液的投料区域,丁醇可提高微乳液稳定性,扩大单相区。进行产物的结构表征、形貌观察、导电性测定,评价微乳液稳定性和在溶剂中的重新分散能力。研究各种条件对聚合反应和产物性质的影响。(3)为引入丙烯酸(AA)作为聚苯胺掺杂剂和与离子液体共聚的单体,研究苯胺-丙烯酸小分子反应以及对苯胺氧化聚合的影响。证明AA与AN发生了加成/成盐反应,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深入。通过聚合反应研究认为加成/成盐反应在较短时间内对苯胺聚合影响不大,但若反应时间较长,生成较多N-取代苯胺,将对苯胺聚合产生重要影响。(4)研究H2O/An-AA/[C12mim][AAla]微乳液聚合。以APS引发得到一系列聚苯胺纳米粒子。进一步以AIBN引发 [C12mim][AAla]和AA聚合,复合物形貌为较大的团簇,微乳液稳定性好。研究了多种反应条件的影响。(5)构筑阳离子可聚合型离子液体为表面活性剂的苯胺微乳液体系。 设计并制备了三种离子液体,其中 1-(12-丙烯酸酯基)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溴盐([DAMIm][Br])乳化效果较好。研究各种因素对聚合反应和产物性质的影响。不同反应条件下,聚合物电导率差异较大,当以正丁醇为助乳化剂、以盐酸为掺杂剂时电导率为5.00 S/cm。(6)研究以磺酸型离子液体为表面活性剂的苯胺微乳液聚合。合成了两性离子液体1-十二烷基咪唑-3-丙基磺酸盐(C12PSFIm)和离子液体1-十二烷基-3-(3-磺酸基)丙基咪唑三氟甲基磺酸盐([C12PSFImH][CF3SO3])。C12PSFIm可自组装成膜。由H2O/An/[C12PSFImH][CF3SO3]微乳液体系制得的产物在没有添加无机酸时电导率为0.5 S/cm,有HCl进一步掺杂时为3.3 S/cm。产物经重新分散形成较稳定水溶液。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糖尿病引起血视网膜内屏障ABC转运蛋白表达/功能改变的机制及其作为干预靶点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大黄素、黄芩素联合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脾脏炎症因子分泌及胰腺腺泡细胞钙超载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基于离子液体的微乳液聚合法制备质子交换聚合物膜
基于植物油的非质子型离子液体微乳液体系研究
反相微乳液聚合
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构筑的微乳液及其催化酯化反应体系的应用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