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适计算环境在安全方面同时也面临着两个层面的问题:安全问题和隐私保护问题。同时,由于普适计算环境网络架构的复杂性以及一些应用的特殊性,使得分布式的网络协议更具合理性和针对性。本项目将致力于分析和设计普适计算环境中高效的基于分布式的匿名安全协议(主要是认证协议和授权协议),并对协议的安全性分析和证明,对其匿名性采用信息熵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对其分布性也进行定量分析,对其效率进行分析和仿真。.本项目将解决普适计算环境中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为推动普适计算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进一步发展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围绕普适计算环境下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问题展开研究工作。主要工作分以下几个方面阐述。(1)设计适合于普适计算环境下的匿名认证协议,如提出了一个不可链接的属性隐藏的可认证密钥协商协议、WiFi-3G-INTERNET的跨平台认证协议、基于线性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匿名广播认证协议、等,这些协议都是普适计算环境下,考虑了匿名性和认证型问题的结合,既保证了身份认证性,又保护了认证节点的匿名性,从而保护期隐私问题不受侵犯,较好的解决了普适计算环境下匿名认证的问题。(2)而对匿名度量问题,我们也提出了一个基于信息熵偏差匿名性的比较模型,该模型能够用于不同的系统之间匿名性的比较,并且根据各个节点对系统的影响客观的给出了各个节点的权重,显得客观、合理。(3)对于匿名授权协议分布性度量问题,由于相关研究文献较少,项目研究进展也不顺利,研究未能取得较好的发现。(4)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也取得了一系列和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如,我们提出了几个椭圆曲线密码快速算法,使得椭圆曲线密码能够更好的应用于普适计算环境下的安全协议构造;提出了一种有限域上的可验证随机数的构造,使得安全协议中的随机数可被验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协议的安全性,并应用可验证随机数构造了如群签名、电子选举、电子彩票等安全协议;我们对数字水印问题、会议密钥协商、混沌加密等其他和项目相关的安全问题也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项目按照进度和计划正常开展,共发表科研论文21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论文14篇,核心期刊12篇,在国际会议上做分组报告5次,获得中国专利授权2项,出版专著1本,培养青年教师2名(2名青年教师都已经考上国内知名高校博士),硕士毕业8名。项目组邀请了美国密苏里大学韩亮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罗智泉教授、美国University ofMassachusetts Lowell的付新文副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育民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胡予濮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杨波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到我校做学术交流,很好的促进了本项目的研究工作。总之,本项目达到了项目的预期目的,较好的完成了项目的各项任务。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普适计算环境下隐私保护模型及关键问题研究
基于熵的普适计算隐私量化研究
基于信任和策略的普适计算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普适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式模糊自适应访问控制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