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拟采集福建沿海不同位置的样品,分离、培养真菌、放线菌和细菌等微生物并筛选出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活性的菌株;综合利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分离出活性成分并阐明其化学结构;同时结合大规模发酵、化学衍生化和生物转化,对得到的活性化合物进行体内外相关疾病抑制机理和构效关系的研究,并总结出活性物质结构的共性与特性。研究结果既可为创新药物和医疗保健品的开发提供新的化合物实体和新药源,也可为今后开发类似结构物质作为药品或保健品提供实验数据和科学依据。
本项目已完成对福建沿海8个不同区域的样品采集,共采得7种类型共105个样品;从中分离得到真菌290株,放线菌84株以及细菌64株;通过活性筛选,发现具有显著活性菌株15株。至今已分离鉴定了91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45个,抗肿瘤活性化合物39个。结构类型涵盖了生物碱、短肽、橘霉素衍生物、甾类、蒽醌衍生物以及酚类等。.从上述活性物质中筛选出一种具有高抗肿瘤活性的物质Dicitrinone B,研究发现,Dicitrinone B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活性,对多种肿瘤都有诱导凋亡的作用,尤其对黑色素瘤、淋巴瘤、乳腺癌、肺癌等都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其IC50仅是5-Fu的1/10。于是对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外还对三类不同结构类型的化合物分别讨论了构效关系。.本项目至今已发表SCI论文9篇,目前还有3-5篇SCI文章正在整理,将于今后陆续发表;截止目前共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25项,其中已授权5项;先后培养了博士生1名,硕士生10名。各项指标上均明显超出预期目标,圆满完成此项课题。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西沙海绵共生微生物中抗肿瘤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MMP抑制剂新先导物发现、优化和抗肿瘤新药研究
新型抗肿瘤嘧啶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作用机理研究
南海海绵共附微生物中活性先导化合物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