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建筑体系在西方冲击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开始了现代转型的历程。在这一外源性的转型过程中,传播媒介的作用至为重要。本项目以中国近代建筑传媒为研究对象,分析考察建筑传媒与中国建筑现代转型的关系。借助历史文献法、典型个案分析法、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比较的研究方法等,提出近代建筑传媒系统的概念,厘清中国近代建筑传媒的历史面貌和发展脉络,分析近代建筑传媒的传播理念、传播内容和媒介特征,在总体上探明近代建筑传媒对于建筑设计、建筑教育、建筑理论研究等方面的作用,揭示建筑传媒与建筑学界、业界的互动发展关系,评析传媒在中国建筑现代转型中的历史地位,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最终期望的目标是作为前车之鉴,为今后中国建筑传媒的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中国建筑体系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受到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从而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现代转型历程。认真研究并总结这个转型过程中的历史经验,是建筑史研究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项目聚焦于近代建筑传媒,是因为对于中国建筑“外源性”的现代转型来说,建筑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异常重要。本项目研究了近代建筑传媒的概念和范围、近代建筑传媒的发展历史、近代建筑传媒的传播内容、近代建筑传媒人物和近代建筑传媒的历史功能等问题。首先,本项目建立了近代建筑书刊的信息资料库,整理出近代建筑图书书目、近代建筑杂志刊目、重要的近代建筑图书的目录、重要的近代建筑杂志的篇名目录,建立了7种近代建筑杂志和40种近代建筑图书的全文资料库,为近代建筑传媒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本项目研究了近代建筑图书和杂志产生的机制和发展历史,总结了近代建筑书刊出版的特征。从建筑传媒产生的内在机制看,建筑传媒的发展与建筑学专业和职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建筑设计实践活动和建筑学术研究活动为建筑传媒提供内容,没有建筑师等相关人员对建筑信息和资料的需求,近代建筑传媒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第三,本项目详细研究了近代建筑杂志这一媒体,综述了建筑杂志研究现状,分析了近代建筑杂志的传播理念和传播内容,统计了近代建筑杂志的载文情况。研究发现,虽然近代各个建筑杂志主办者的身份不同,编者的学术思想也有区别,但办刊宗旨却有高度的一致,即编者认识到国内建筑学术研究落后和建筑出版物稀少的现状,希望通过编办建筑杂志来集合建筑同仁的力量,灌输建筑学识与探研建筑学问以推动中国建筑的发展。第四,本项目研究了民国时期近代建筑传媒对当时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引进和传播。从近代建筑传媒的角度看,分区制和田园都市相结合是近代中国主流的规划理论,而抗战爆发后,城镇疏散理论占据主导地位。最后,本项目研究了近代建筑传媒对于近代建筑设计、建筑教育和建筑学术等方面的作用,指出近代建筑传媒具有传递建筑信息的基本功能、具有传授知识和辅助教育的功能、具有服务社会及指导实践的功能、具有增进建筑师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同的功能。本项目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后续研究的方向包括:一,继续完善近代建筑传媒资料库的建设;二,继续开展近代建筑传媒机构和传媒人物的研究;三,继续深化对近代建筑传媒尤其是近代建筑图书的内容分析,如研究图书编译本与外文原本的异同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资产配置在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中的作用
创业者的工作家庭冲突① ———基于角色转型的视角
紫禁城古建筑土作技术研究
基于关键词定量统计方法的现代中国建筑观念转型研究
基于行业视野下的中国近代机场建筑形制演进研究
文化线路视野下的中东铁路近代建筑文化特质及其保护研究
包豪斯基础理论传播与中国建筑教育知识体系的现代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