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将比较上海和北京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两种政策。其中上海采用市场化的车牌拍卖政策,通过令汽车拥有者承担额外的费用来使交通拥堵外部性问题进行内部化;而北京采用摇号和限制购买的行政手段来限制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加幅度。本项目首先对车牌拍卖建立理论模型,并对北京多种行政手段进行分析。而后根据连续10年的车牌拍卖数据,利用建立的人工智能市场进行模拟,并根据上海与北京的城市道路容纳度,公共交通承载能力,以及城市建设速度估算最佳的每期发牌量。并为中国其他大中城市建立相关政策提供有效的理论建议和参考。本研究的成果和人工智能市场技术可以扩展到其他经济和金融问题的研究,比如土地拍卖,城市规划,以及金融资本双边拍卖市场等领域的研究。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交通拥堵下的车牌管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首先研究建立了包含公交与私车两种交通模式的拥堵定价模型,并分别以公平优先的一人一票及效率优先的福利加权两种投票制来讨论民众对无管制及拍卖、摇号、混合管制的态度。结果表明,从无管制改革到管制,在一人一票制下,民众反对所有管制政策,但对混合制反对力度最小,对拍卖抵制最强烈;在福利加权投票机制下,民众投票将仅通过拍卖制度。但从广州政府采用混合而非拍卖制,表明政府在改革时更倾向于公平优先的原则。在管制实施后若进一步深化改革,在三种管制政策之间进行选择时,两种投票机制下的结果都表明民众将最支持拍卖制度。.. 其次采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将上海车牌拍卖的现行机制与多物品拍卖的两种经典机制——单一价格拍卖和歧视价格拍卖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竞买人在上海车牌拍卖组与歧视价格拍卖组中会隐瞒私有价值从而标出较低报价,而在单一价格拍卖组中倾向于出价等于标的物的价值;就带给卖方收益而言,上海车牌拍卖低于单一价格拍卖,歧视价格拍卖最高;实验中拍卖的效率则以上海车牌拍卖组为最低,单一价格拍卖居中,歧视价格拍卖组的效率最高。.. 再次比较了北京车牌摇号相对上海车牌拍卖的成本问题。从带给政策参与者的成本看,北京上牌摇号的平均成本小于上海车牌拍卖平均成交价格;北京上牌摇号的确定成本远高于上海车牌拍卖。北京摇号的成本与中签率反向相关,当中签率高时,摇号的成本低;中签率低时,摇号的成本高。因为参与摇号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中签后不购买汽车也没有任何惩罚,这些因素都使得参加摇号的人数增多,中签率减低,摇号的成本增高... 最后本研究探讨了供给存在不确定风险情况下买方的市场策略。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如市场集中度、成本方程、价格弹性等都可能导致买方在预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市场策略调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不同交易收费类型组合的电商平台 双边定价及影响研究
步行设施内疏散行人拥挤踩踏仿真研究
基于Synchro仿真的城市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优化
民营上市公司组织冗余与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
车牌拍卖、摇号与拥堵收费:城市汽车管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小客车摇号政策的福利及行为影响分析:以北京为例
存在外部性的横向兼并中现金拍卖与利润份额拍卖的比较研究
天山1号冰川前缘小冰期以来的植被演替模式及适应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