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1号冰川前缘小冰期以来的植被演替模式及适应机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0971034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2.00
负责人:刘光琇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章高森,张威,李田,闫沛迎
关键词:
冰川前缘植被演替土壤发育气候变化
结项摘要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大量原生裸地的产生,这些原生裸地的植被恢复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植被原生演替理论是原生裸地植被恢复的理论基础。冰川前缘是研究原生演替的理想区域,也是调查如植物定居和种群建立等基本生态过程的模型系统。本项目选择乌鲁木齐河源区天山1号冰川连续的冰碛剖面,应用传统的生态学和现代生物学手段,对植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进行系统分析,探讨植物演替和土壤发育的时空变化特征,阐明小冰期以来冰缘区生态系统发育与土壤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演变规律,明确植被演替的主要影响因子及植被适应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研究结果可为极端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以及乌鲁木齐河源区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本项目以乌鲁木齐河源区天山1号冰川前缘裸露地为研究区域,系统分析了植物群落结构随裸露年龄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阐明了小冰期以来冰缘区植被演替模式,揭示了生态系统发育与土壤环境的演变规律,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连续三年对天山1号冰川前沿裸露地植被样方调查,结合土壤理化因子的分析,阐明了小冰期以来冰缘区植被由菊科→石竹科→禾本科→莎草科逐渐演变的典型特征,指出了土壤发育程度是植物群落演替的直接决定因素。.(2)分析了冰川前沿裸露地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特征,揭示了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随土壤裸露年代的变化规律,而植物群落演替、植物多样性及其初级生产力是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3)研究了冰川前沿裸露地植被生理生化特性,探讨了植被适应的生理生态学机制,表明冰缘植物积累不同种类和不同含量水平的游离氨基酸是其适应环境变化并发生演替的主要机理。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3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6.004
发表时间:2020
4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5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小冰期以来横断山区冰川波动历史的树轮重建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批准号:4130107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徐鹏
学科分类:D0106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贡嘎山冰川退缩区域植被原生演替序列碳动态研究

批准号:40871042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罗辑
学科分类:D0106
资助金额:4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贵州西部山地末次盛冰期以来植被演替与气候重建

批准号:41702182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乐远福
学科分类:D0713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小冰期以来贡嘎山冰川退缩区风化作用与P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批准号:41272200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吴艳宏
学科分类:D0713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