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萘氧氯丙醇、薄荷醇、2—辛醇等手性醇和萘普生、酮洛芬等手性酸的酶促拆分过程和反应机制,优化了反应的工艺条件,弄清了有机溶剂、水分含量、酰基体或受体、底物浓度及加料方式等关键因素的影响规律。构建了无载体游离酶非水相反应器,连续运行达两个月之久,酶催化剂的半衰期在半年以上,首次提出并采用了混合溶剂的新思想,可兼顾酶和底物对溶剂极性的不同要求,且可通过改变系统的组成及比例,对酶的活性和选择性进行调节和优化。发现通过改变酶环境的酸性以及加入适当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改变活性中心的疏水性,可以大幅度改善酶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使拆分产物右旋酮基布洛芬的光学纯度从最初的4%提高到现在的99%以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植物中蛋白质S-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环境响应型双水相体系拆分手性药物对映体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基于双向协同识别作用的双水相手性萃取拆分研究
固定化脂肪酶在多相乳液酶膜反应器内的手性拆分性能研究
高效拆分2-芳基丙酸类手性药物的皱褶假丝酵母嵌合脂肪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