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 HCV)是重要的人类病原体,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全球HCV感染者近2亿,我国占4200万。HCV生活周期的首要步骤为利用细胞表面受体完成感染细胞的过程。近1年多来,项目申请人及其他研究团队相继报道了细胞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蛋白Claudin-1和Occludin是HCV进入宿主细胞的辅助受体。本研究是申请人前期工作的延续,将深入分析Occludin与HCV囊膜糖蛋白(E1,E2)和其他受体(CD81,SR-B1,Claudin-1)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与机理;探索Occludin与Claudin-1的协同作用及其亚细胞定位对HCV感染的影响;根据目前发现的HCV四种受体设计多肽文库筛选决定HCV感染的受体表位,并进一步建立阻断病毒感染的方法。以上研究将为深入理解病毒的致病机理、建立小动物感染模型及筛选抗HCV药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重要的人类病原体,其慢性感染常引起严重的肝病。HCV侵入宿主细胞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多种细胞受体及宿主因子参与其中,如CD81, SR-BI, CLDN1和Occludin等。病毒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研究新型抗HCV药物提供了重要的靶点。在本项目研究中,我们在深入研究HCV受体分子功能的基础上,通过筛选覆盖四种HCV已知受体的多肽文库的方法来发现并研究新型HCV侵入的多肽抑制剂。我们发现来源与受体CLDN1氨基末端穿膜区的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能够抑制HCV的感染,将其命名为CL58。与以往报道的来源于CLDN1细胞外环的多肽不同,CL58并不改变CLDN1的细胞紧密连接定位,其抑制HCV侵入的半数抑制浓度为2μM,而其半数细胞毒性浓度则大于有效剂量的100倍。研究表明,CL58发挥抗HCV活性的作用环节主要是病毒侵入的晚期步骤,特别是病毒膜融合过程。通过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等方法,我们证实CL58能够与HCV的包膜蛋白E1和E2相互作用。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一类新型的抑制HCV侵入的多肽抑制物,这些发现不但扩展了我们对受体CLDN1介导HCV感染的生物功能的认识,同时也为新型病毒entry抑制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多篇原始创新性SCI论文,包括肝病研究领域排名第一的《Hepatology》,申请并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S)-14-Methyl-1-octadecene, the Sex Pheromone of the Peach Leafminer Moth
七羟基异黄酮通过 Id1 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Sparse Coding Algorithm with Negentropy and Weighted ℓ1-Norm for Signal Reconstruction
IRE1-RACK1 axis orchestrates ER stress preconditioning-elicited cytoprotection from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liver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结合蛋白HCBP1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滋养层细胞Fc受体介导丙型肝炎病毒的跨膜转运研究
辣椒素受体经由occludin和ZO-1调控颌下腺分泌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