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电存储器是一种在断电时不会丢失信息的非易失存储器,具有高速度、高密度、低功耗和抗辐射等优点。本项目选用氮化物半导体中具有最高电子迁移率的InN材料与具有同样六方对称结构的铁电材料YMnO3(YMO,锰酸钇)相集成,利用离子注入方法加工铁电场效应晶体管,探索制备高速动态存储器的新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高质量的p-InN薄膜,然后在掩膜条件下,选用不同能量和剂量的氧离子分别注入InN,制备源、漏和栅极下的导电沟道,并利用YMO铁电介质作为顶栅绝缘层,在栅极的铁电材料与下面的InN外延层之间,生长Y2O3(氧化钇)电介质层以减少漏电,制备Metal-ferroelectrics-insulator-semiconductor(MFIS)结构的铁电场效应晶体管原型器件。系统优化外延、注入、电介质和铁电层制备工艺,深入研究铁电场效应晶体管存储器的工作原理。申请国家
本项目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氮化铟InN薄膜,其(0002)面半高宽为498.4弧秒,接近文献报道的最好水平。研究了不同Mg源温度掺杂对InN性质的影响,发现随着Mg源温度增加,InN从n型变成p型,最后又变成n型的过程。在p型InN薄膜上,利用原子层沉积的方法制备介电薄膜氧化铝(Al2O3),得到InN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结构,为首次报道的InN基MOS结构。研究其漏电性质,在1V时漏电流密度仅为1.35×10-9 A/cm2,为Al2O3作为介电层所报道的最佳值之一,开展了Si、Cr等离子注入InN和GaN薄膜的研究,设计并制备了InN基n-沟道铁电场效应晶体管全套光刻板,并进行了器件加工,目前正在评价器件综合性能 。.本项目执行期,课题组发表了标注本基金号的SCI论文21篇,包括4篇Appl. Phys. Lett.,1篇Nanotechnology,1篇Scientific Reports,1篇ACS Appl. Mater. Interface,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同时转让了1项发明专利,国际会议邀请报告3个,小型会议或者双边会议邀请报告10个,主办了国际(含双边)会议3次,国内会议4次。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不同交易收费类型组合的电商平台 双边定价及影响研究
铁酸锌的制备及光催化作用研究现状
离子注入制备Ga2O3 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
基于二维MoS2沟道的HfO2铁电场效应晶体管辐射效应与失效机理研究
铁电场效应晶体管的负电容效应研究
低工作电压高性能有机铁电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及性能研究